3Z中文网

3Z中文网>大赢家内容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公司股价这么波动,这些股东大概率是跟不上节奏的。媒体热烈讨论华变电能的情怀和前景时,就有宋旭东认识的投资人激动地加仓。而那时候梁万羽却盘算着如何悄然离场。等他清掉仓位,华变电能就变成了过去式。

宋旭东有一种藏在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他认为股市的资金,应该流向那些优质公司。投资者用脚投票,把那些不讲诚信、业绩平平的上市公司淘汰,让优秀的公司得到助力,快速奔跑。在宋旭东看来,波动是一时的,价值观才是指引我们去到更远的彼岸的灯塔。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只有波动,没有长远的未来,那这家公司最终能留下什么?

可是在梁万羽看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在资本市场几乎是赤裸裸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站在对面的是傻子——总有人站在对面。这就是市场存在的原因。

“旭东你已经不是学生娃、愣头青了,丢掉那些教科书上的说教吧。”梁万羽略带嘲讽地说,“市场参与者哪个是无辜的?股市的资金什么时候不是扎堆押注那些可能暴涨的公司?股民想的都是怎么赚点快钱,从来没有哪个股民立志来帮上市公司。只是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炒蟹没怎么动,两个人先杠上了。

“没有优质的上市公司股民赚谁的钱?”

“谁来接下一棒就赚谁的钱啊。公平买卖,大家的预期和判断不同而已。”

“所以就是个投机市场,暴涨暴跌。”

“你说得没错。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暴涨,暴跌,甚至是断崖式的、踩踏式的暴跌。这就是我们的股市。你去翻翻k线,很多暴涨暴跌之间都可以找到一根中轴线。这根中轴线两侧,暴涨有多疯狂,暴跌就有多惨烈。非常明显的对称性。”

“一帮饕餮之徒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肆意掠夺,跟山贼匪寇有什么区别?”

看起来像是就事论事,可是宋旭东满脑子都是梁万羽主导的华变电能的操盘。这次华变电能炒作光伏发电的概念,赶上了股市暴涨的大背景,人为操纵的痕迹暴露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参与者都心知肚明。当然,宋旭东自己也是参与者,不知道他骂的饕餮之徒包不包括自己。

梁万羽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在他看来,所有的投资者都是房间里的聪明人,在被彻底击垮前,他们都是这么认为的。为什么说彻底击垮前呢,是因为在通往被彻底击垮的路上,他们大多会认为自己只是运气不太好。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不知道你哪来的怜悯之心,不客气地说,我觉得你这完全是妇人之仁。华变电能那么多年上不去,谁来怜悯你?如果这次一切不奏效,华变电能价格推不上去,谁来买单?”

窗外夜色阑珊,港湾游轮往来。严浩和马文化有点插不上话。四人陷入沉默。这次争论成为梁万羽和宋旭东关系的转折。宋旭东觉得梁万羽巧取豪夺不择手段。梁万羽觉得宋旭东,吃完肉嘴角的油还没抹干净呢,就开始念叨君子远庖厨。

价值取向不同,两人注定渐行渐远。

从香港回到上海没多久,梁万羽果断地辞掉了工作。许志亮没再阻拦。他知道这次拦不住了。

离职那天,梁万羽开着新车去信托公司跟许志亮告别。四缸的奥迪100,他人生第一辆车。梁万羽穿一身新买的花花公子的西服,戴着金色边框的渐变色蛤蟆镜,不失时机地抖动着手上的卡地亚金边腕表。那段时间他还留起了小胡子,举手投足间完全变了个人。

走之前,梁万羽从车上取来一个用透明胶封住的小纸箱,说要给许志亮留点纪念。纸箱里放了30万现金,再添三四万,许志亮就可以买一辆跟梁万羽一样的车。

梁万羽在北外滩买下一套公寓。他喜欢临江而居,站在阳台上看黄浦江货轮往来奔走,公平路码头人来人往。有时候这里的确是吵了点,但吵闹中找到安静的感觉其实很妙。梁万羽把单身公寓的手绘k线图原封不动地挪到新公寓朝着黄浦江的房间。不过真正的交易操作,他基本上都放在东华证券广东路营业部。他还是恋旧。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可以让他更加放松。就像真想去放松一下的时候,他多半会去敦煌洗浴中心。

梁万羽搬到北外滩那天,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闻传出。在家庭电脑和个人电脑都尚未普及的中国,中华网的产品设计、业务模式、行业影响力、每日pv、营业额、盈利情况,都不算出色。中国第一次接入互联网是在1994年。那一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1995年bbs“水木清华站”对外开放。1997年6月,网易成立。今天熟知的门户网站搜狐、新浪、腾讯等,都是在随后的1998年才成立。

中华网搞了一堆名头很大的网站如cha、hongkong、taiwan、cww等之后,通过堪称传奇的资本运作,作为第一只“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上市。在美国资本市场公开募集时,中华网的定价不仅从最初的每股14~16美元提高到20美元,还在挂牌首日一度暴涨至每股67美元。

梁万羽是何其敏锐的人。看到新闻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当你在取得一次成功之后,取得第二次成功最快的方式就是复制第一次成功。梁万羽不想再听宋旭东叽叽歪歪,他要寻找自己的另一个华变电能。

华变电能的成功给了梁万羽很多启示。

一只股票如何才能被市场拱上浪尖?最要紧的就是跟随市场热点。热点怎么形成的?热点是市场情绪的堆积,所以要讲更迎合市场情绪的故事。当然华变电能上市赶上了一波好的行情。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后面梁万羽能够抗住短期大幅波动,则得益于多年市场敏感度和抗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国债327的历练。

情绪在心理学上用来描述个体自觉的心理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由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身体状况引起。市场情绪无所谓理性和非理性,就好比市场无所谓好的市场和坏的市场——当然前提是有健全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措施。

情绪就是情绪,你需要做的是洞察,甚至利用好它。

市场热点形成的浪尖,通常水分都很多。而且毫无疑问,这些浪尖都是钱堆出来的。重要的是把钱吸引过来,别的都是空谈。

梁万羽很讨厌价值投资那一套。在他看来那不过是蛊惑人心的另一种话术。每个字背后都是矫饰和伪善。中国股市有所谓的长线投资吗?除了那些套牢趴下的,卖股票卖忘记的,谁不是在玩快钱游戏?梁万羽不是在骂宋旭东。骂饕餮之徒的时候,人家宋旭东也没有点梁万羽的名。

最大的启示在于,投资的诀窍从来不是去寻找一只潜力股。寻找潜力股太难,一路都是坑。创造一只“潜力股”更可控,而且周期更短,速战速决。实在不行,打不赢就跑总是可以的。

华变电能在资本市场混迹那么些年,有一些知名度。但是梁万羽可以肯定,如果按照宋旭东的思路,就算最后能够上市,华变电能也不可能造成什么声浪。可是在马文化的点拨下,在他和严浩的合力下,他们最后做到了。

看到中华网上市受到热捧的新闻,梁万羽迫切地想要找到跟华变电能一样好的标的,故伎重施。这里的“好”并不是指多么优质的资产,他看中的是公司跟场外因素的高度配合,资金、舆论和公司的联动。

不过梁万羽很快会发现,复制华变电能的故事,得从头建立一个像他跟宋旭东、严浩那样的信任组合。这太难了。

毕业七年,梁万羽已经从最初那个“高级酒店的服务生”蜕变成资本市场名副其实的玩家。可是看看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梁万羽仍然充满紧迫感。从1991年的南浦大桥开始,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到今年的徐浦大桥,两年一座跨江大桥,让浦东和浦西的连接越来越快。“一步跨过黄浦江”,不再是梦想。从东方明珠到建设中的金茂大厦,浦东的天际线不断刷新。两年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迁到浦东,如今上交所又在7岁生日的时候搬到陆家嘴18号。梁万羽感觉自己一天不奔跑,就会被这座城市甩在身后。他率先瞄准本地上市公司申江传媒集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