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白衣侦探 免费阅读 > 中国大熊猫学名的字尾竟然写上了法国人大卫的名字(第1页)

中国大熊猫学名的字尾竟然写上了法国人大卫的名字(第1页)

在生物学上,模式标本是非常珍贵的。所谓模式标本,就是发现动植物新种(或者新亚种、新变种)时,作原始记载和订名所依据的标本。每一动植物新种,都只有一个模式标本。各国都把模式标本当作珍品,永久保存着。

令人遗憾的是,大熊猫虽然是中国的特产动物,然而,它的模式标本,迄今仍在巴黎的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保存着。

这一历史的遗憾,是由近代中国科学曾经一度落伍造成的。

那是在1869年,法国神甫大卫来到四川省宝兴县(当时叫穆坪),看到有人出售大熊猫皮。大卫从未见过这样黑白相间的兽皮。他懂得生物学,料定这可能是一种未被发现的野兽。于是,他买下了这张大熊猫皮,写出了一篇论文,称这种动物为“ursnoledsvid”,意即“黑白熊”,而“david”则为大卫的名字——按照生物学惯例,新种发现者的名字列于字尾。那张大熊猫皮,便成了珍贵的模式标本,被大卫带回法国。

尽管中国古籍上有过许多关于大熊猫的记载,但是,在现代生物学上,大卫成了大熊猫的发现者。迄今,他的名字始终与大熊猫联系在一起。现在,大熊猫的学名叫做“airopodanoleuca(david)”,意思是似猫的熊。除此之外,大卫还在四川搜掠了金丝猴、牛羚、水鹿、金猫、鬏羚、毛冠鹿、斑羚等40多种兽类标本,运往法国。

一大批在中国国土上长大的野生动物,就这样在它们的学名的字尾,写上了大卫的名字!

大卫的论文,惊动了世界生物学界。哦,原来在中国四川,有着一个未被发现的野生动物的“新大陆!”

于是,二十来个外国的生物学研究机关,争先恐后派出人员,以传教士、使馆人员、科学家等各种名义,前往四川。到1949年四川解放止,前后共来了两百多人!

一个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美国妇女,深入中国腹地,想尽办法捕获了一只活的大熊猫,偷运出境。这下子,轰动了西方!露丝居然还写成了《熊猫与女人》一书,描写自己的冒险生涯,竟然在西方畅销。

1938年5月,美国纽约大学向中国华西大学赠送了电影胶片、幻灯片、科技书刊和一些科学仪器,获得了华西大学赠送的一只大熊猫,取名为潘杜拉,饲养在纽约动物园。潘杜拉成为第一只在国外动物园展出的中国大熊猫。

1941年,国民党赠送一对大熊猫给美国,取名为“潘弟”和“潘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四川省主席张群,赠送一只大熊猫给伦敦动物园,取名为“联合”。

公开赠送的,连同暗地里私盗的,在解放前,共有14只大熊猫标本流往国外,也达14只——美国6只、英国5只、德国2只、法国1只。

与此同时,国内滥捕乱杀大熊猫之风,也越来越盛。1946年10月26日,《大公报》发出惊呼:“熊猫将有灭绝之祸!”

解放前夕,中国大熊猫濒临着全族覆灭的险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