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咸鱼后被迫考科举 > 第95章 第 95 章(第1页)

第95章 第 95 章(第1页)

此时的皇宫里,哀哭声一片。

皇帝的妃嫔、皇子、皇女们跪在榻前,痛哭不止,皇后娘娘更是哭的几次险些岔过气去。

太子身体病弱,不宜大喜大悲,宫人怕他泣极伤身,在他哭了几下之后,就劝他回殿休息。

李却拒绝,伏在地上哭的伤心不已。他的父皇身体一向很好,何以这一病就去了性命,叫人始料不及。

他的身边是他的两位皇弟,三弟李叙与他一样,伏在地上泣涕不止,四弟李适,尚不满四岁,蒙童稚子,正是懵懂无知的年纪,小孩子学大人的样子跪在地上哭嚎了几声,转头便贪玩起来。

李却嫌他在人中间颠来倒去不成体统,遂叫人给带了下去。

皇帝的遗身当天就入了殓,皇室宗亲跪在灵堂前哭孝,文武百官守在殿外哭跪。

跪丧时间长,李却精神多有不济,但他身为皇太子,又兼新君,是这次丧礼的主心骨,他不能就此倒下,硬是强撑着。

晚间时候,他让母后和其他人回去休息,自己则靠在父皇的棺椁上小憩了一夜。

翌日清早,一宫人来哭禀,皇后娘娘薨逝了。本就精神不佳,又因事出突然,李却一时惊岔,昏厥过去。

皇后娘娘的死是今早一宫女进去给人更衣时发现的,身上尚有温度,应是刚咽气不久。

仵作来验了尸身,排除了下毒他杀的可能,是自然死亡。早就听闻帝后情深,想必皇后娘娘是追随先帝去了。

人走的时候,面上很是安详。

李却是在当天傍晚时候醒过来的,一下子痛失两位至亲,心里多少遭受不住,加之身体又不大好,很快他便病倒了。

接下来的丧事由皇贵妃与昭宁公主接替。昭宁公主是李却的同胞姐姐,丈夫任职吏部侍郎,夫妻二人育有一子二女,生活幸福美满。

李昭宁平时甚少进宫,皇帝病中她来探望过几次,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上个月她母后的生辰宴上。那时父皇尚能饮酒畅聊,何以短短一个月时间,人便撒手西归。

最出人意料的是她的母后,好端端的睡了一觉人便没了。

双亲的事尚未有个着落,这边她弟弟又病倒了,真个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祸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叫人措手不及。

半个月后,李却病愈,丧事继续由他来操持。棺椁在灵堂停了四十九日之后,帝后合葬进了皇陵。

同年二月,李却登基,改年号为靖安,同时大赦天下,各地免赋税一年。

举国上下,普天同庆。

李却登基以后,除过提拔当初的几个东宫僚属之外,朝中官员官职基本无大的变动。他父皇在位时,躬行节俭,以身作则,倡导在朝官员廉洁清正,这么多年,上行下效,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这官员廉洁了,受益的是底下的百姓。可又不尽然,他父皇在位时,赋税严苛,某些地方的百姓生活并不如意。

赋税,盐铁专卖,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边关常年战争,军用物资消耗极大,朝廷又不能亏着自己,这些个开支销费自然便落在了百姓赋税上。

如今李却做了新皇,他想要与自己的父皇施行一个不一样的政令。他自小习的孔孟之道,相比他父皇的文武兼治,他更推崇文教治民。

所谓文治,即是礼孝天下。

他这人十分排斥战争,两国交战,生灵涂炭,受苦受难的是平民百姓,百害无一利。若把战争消耗的钱财用在百姓身上,百姓日子不知好过多少倍。

这百姓日子好过了,反过来便会拥戴于他们有恩惠的君王。

如此,江山何愁不永固,代代相传。

只是,这一切美好的前提须得是战争消弭。如何让战争快点结束呢?李却认为,兵刃相见万行不得,以戈制戈只会让硝烟更加浓烈。他想到的法子是谈判,两国静下心来好好相谈,晓以利害关系,若对方君王是个爱民恤物的,定会停战熄火,不能再陷民于水火之中。

可眼下边境情况,尚不是谈判的好时候,须得等到边军收复平凉关之后。

两个月前,原武彰拿着先帝给的诏书奔赴前线,从打了败仗的将军那里拿回兵符与将印,自己亲自挂帅上阵,誓要将敌军击退出关,把平凉关夺回来。

奈何敌人这次来势汹汹,边防军又死伤严重,一时半会儿尚不能将对方击退。

原以为这一仗要耗时极久,不想今年六月,也就是李却登基后的四个月时,边关突然爆发了瘟疫。

疫病先是在羌军中爆出来的,很快就传到了靖军这里,来势凶猛,叫人措手不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