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我的家乡杨家滩 > 第63章 福州方言把杨景吓坏了(第1页)

第63章 福州方言把杨景吓坏了(第1页)

同桌的中年男子,看到杨景满脸无奈的表情,吃着碗里的锅边糊时,为了帮杨景调节情绪,又讲了一个笑话,他说:“去年刚来福州,早就听说福州的线面出了名,我妈叫我带几斤回家去尝尝鲜,于是就发生了如下的尴尬场面,线面摊位上的老板是对我这般讲的:‘你妈(抓)不如我妈好,你妈的乱七八糟,我来帮你妈吧!’小贩边看秤头边说:‘臭(凑)你娘娘(俩两)刚好二十个铜板。’”杨景乍一听,把嘴里的锅边糊都笑喷了出来,肚子都笑痛了。转而脸色就大变了,因为他想到,下一步不知会发生怎样的变故,杨景着实没把握。中年男子吃罢结账走人了,桌子上丢下杨景一个人望着空碗,不知如何结账好。愁眉不展的他,正在盘算如何结账合适时。只见老板娘又是笑嘻嘻地,带着很友善的表情对杨景说:“依弟呀,饱不饱了?一碗五个铜钱啦!”杨景接过话说道:“伯母,我身上没钱,只剩下门口的那担柴火了,虽然是在木排上泡过水,但净重也有一百五六十斤,您看是怎样估算折钱合适呢?”老板娘也没有过多地为难杨景,还是带着笑容,依旧地对杨景说道:“依弟,依我福州人你叫我依母吧,叫我女儿叫依妹喔!你的柴火两捆,最多换锅边鼎六碗。折铜钱三十个,你看可以吗?如果你不相信依母的话,可以挑去卖了,回头付我五个钱也行。”杨景一时半刻也说不出个寅卯来,顺口答道:“就依伯母所言,换三十个铜钱,扣除一碗锅边糊五个钱,再找二十五个吧。”(注:铜钱即明钱,铜板即铜币、铜片。一个铜片换10个明钱,一块大洋可换560个明钱,56个铜片折一块银元。)杨景出门第一个贵人,就是锅边湖老板娘。接着杨景的故事是初入江湖孤单影,茅寮借宿也恩人。杨景结账后,起身出来走到铺门口,看了看自己挑来的这俩捆柴火,走了几步后,想起店里没有半个男人,又转身好心地向老板娘说道:“依母啊,我来帮您把这担柴挑去放好吧!”这句话足够让人感动,这是一个善良的男人的表现,也给出门在外的杨景带来了“好人有好报″的结果。原来这家铺子的女主人姓孙,名东琼49岁;丈夫陈仁新,56岁,是个秀才出生,因官场失利,弃官隐居了几年了;女儿名叫陈玉香,芳龄15岁;她上面还有个大哥,已31岁,因世代渔夫,前几年跟着父亲出海打鱼,连鱼船也不知被台风刮到哪里去了,两人至今杳无音信。现在只有母女俩相依为命。这台江的洋中路,整条街都是小吃,由其浇锅边糊盛行,孙东琼看好行情,又是小本生意,就带着幼女在这里把娘家的店面租下了一间。以薄利多销求生存,每天起早贪黑,勤劳苦作经营。生意虽然谈不上大红大紫,但除了铺租和成本之外,也能马马虎虎地维持母女俩的生活。孙东琼听到杨景愿意帮忙,把柴火搬到柴火间去,更是笑嘻嘻说道:“依弟啊,那就省得我母女俩抬了,真是有劳你了,挑来跟我走,放到后门库房去。”离店铺五十几步的地方,有间小小的茅寮,四面是菜地,茅寮四面也无门无壁无遮拦,是用柴火叠磊围圈成半月形,中间留条过道方便拿柴火而已,顶多也就是杨景一米七五的高度。看得出来,这座茅寮出自女性之手,被歪歪斜斜的柱子支撑着。此时天已暗黑下来,当杨景放下担子走出茅寮时,见四面空空荡荡的,杨景再次叫住老板娘以商量的口气问道:“依母啊,我与同伴走散了,又是第一次来到福州省城,这里无亲无故,口袋又没有过多的盘缠投住旅馆,我想就此借这里的柴火间一宿,恳请您行个方便,可否?”老板娘是个生意人,知道多一个客人多一份收入。再看跟前的这位少年,衣着单薄,一张脸眉清目秀,不像坏孩子。孤独漂泊在外,着实让人觉得楚楚可怜,就算讨饭到家门口,要求借住茅寮,她也是不好推辞的,更何况她今天还是他的卖主呢,于是她就爽快地答应了。:()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