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杨家在哪里? > 第58章 木排飘闽江天涯归何处(第1页)

第58章 木排飘闽江天涯归何处(第1页)

八月二十二、二十七到谟武乡赶了两个圩,碰见同行砍柴的伙计问他:“杨景,很久不见你上山砍柴了,天天看你荡来荡去的,衣裳穿得整整齐齐来街上站着,难道你要改行做生意吗?”杨景听了不谎不忙地拍拍衣裳尾,很干脆利索地回答道:“是啊,就这几天里,我娘舅叫我去省城卖柴,一担可卖出三担的价钱,我在河边岸码头已经磊起了有三十多担柴了,运到福州是相当于整百担了,有了这个数字,这样的收入,玩几天也是无所谓的吧!你们可不敢跟我比喔!你们没这个条件,别眼红,也别跟我比,人比人气死人的喔!”真是年少轻狂,语气不着边。十六岁杨景是越说越来劲,越说越高调。最后弄得整个谟武乡,人人都知道杨景砍的柴火,不在本地卖了,财主出再高的价钱,也买不到了!因为杨景砍的柴火要被当成商品货,去省城大舞台了。人就是这样势利,一旦出名了,稍微有一点点名气了,平时没有打招呼的,也想与你套近乎,身边的人也就马上与你一起玩。所以一下子,杨景身边就围满了人,谈天论北的。这个时候有个樵夫帮杨景出主意:“杨景,你有娘舅靠,会帮你的柴火装木排去福州卖好价钱,一担顶三担,你以后再也不要辛苦上山砍柴了,何不收集我们大伙挑来的柴,你到码头按担收购,盘到福州去倒卖,又省掉运费,又是卖高价,一担赚到两挑的钱,这种生意是稳稳妥妥赚的,整个谟武乡,再也没有听说过这么容易的生意了,你好我们也好。大家认识这么长时间,又是本地人,等你娘舅哪天装船,只要你开口招呼一声,我与这几个人,还可以帮你挑上船,等你福州回来再付钱,你说可以吗?你做这生意,以后这辈子都好过了!”杨景听了立马茅塞顿开,但还是假装糊涂,一时不答应,可心里却高兴得要命,故意说:“看在朋友一场,又是天天见面,就暂时每人先挑几担放码头那里垒起来,用杉木皮盖好,防止落雨淋湿了。等我娘舅哪天通知装船,那就麻烦你招呼大家帮忙挑上船,以后大家砍好的柴卖不出去,就留给我,我来想办法处理掉!”杨景这一番沁人心脾的话语,身边的几个伙伴们听了以后相当舒服,连连点头哈腰:“是是……杨哥说的有道理,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大哥了,有什么吩咐的,我们一定做吧!”也似乎在此时开始,杨景的形象高大了起来,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一种无形的号召力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原来“一呼百应”是建立在友谊之上的,也是建立在互利共赢上的……从这一天起,杨景的命运人生转折开始拉开序幕。杨景只是挂着十六岁,就去福州闯码头,去“花花世界”了。同时也把母亲李可娥带进了茶余饭后的话题,让村庄万人瞩目,成了谟武乡的新闻人物,成了亲戚朋友的焦点访谈。本身李可娥也是村庄里富二代的闺女,只因今朝夫家杨府突发变故,家道中落。又是重返故乡,还住进了山沟沟,暂且过着寒酸的、靠儿子打柴为生的艰辛日子。所以村里人把这个千金小姐从视线中淡忘了。如今,听说她大名鼎鼎的哥哥李可梦会伸出援手,帮外甥狗的柴火运进省城卖高价钱。还有人说今后谟武乡的柴火会贵起来了,因为砍柴的樵夫都向杨景这边,把所有柴火盘给了杨景,无需在街头问张三求李四地卖了。对乡下人来说,谁能够远走他乡,丢掉扁桃,箩筐,放下裤脚,不干农活,不穿蓑衣戴斗笠,那就是在做生意了。杨景家的举动,一夜之间沸沸扬扬。加上九月初六这天,杨景娘舅李可梦真的出现在码头,最显眼的是:一米八几的汉子,一身长袍马褂,面色红润,从容淡定,傲立岸上,正在清点货物装船,并且指挥堆头工人钉紧木排了。杨景这边,也不甘示弱。他叫了一帮小伙伴来,也是指挥把柴火挨捆装上木排。这波人都是些小年轻人,有的卷起裤脚,有的直接穿着短裤干活。因为木排不能靠岸,离岸有六七米远。一眼看去,小伙伴们也是生龙活虎的,扛的扛,挑的挑,往木排上一扔,又赶紧回头上岸挑第二担。来来回回,匆匆忙忙地在水里游走,搞得水花飞溅,河鱼遇到这伙人,躲都来不及。:()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