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下落不明的定义 > 第三章(第1页)

第三章(第1页)

【提到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事件,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在史学界上,将周平王迁都洛邑这一事件,定位东西周分界线。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渭河平原的镐京,正式迁徙到了东边洛水之上的洛邑。】

画面一转,又出现了一张地图,标注着镐京和洛邑的位置。

【史书上关于平王东迁的原因是,因为镐京被犬戎破坏已经不能居住,而且周平王还口口声声说“为避犬戎祸”。可明明是就你把鬼子引进村的,怎么掉头就忘了。

正是因为周平王的外祖父西申侯引犬戎入镐京,犹如脱缰野狗的犬戎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结果最受苦的永远那些普通人,镐京城内无数普通周民流离失所,甚至失去亲人。

年轻的幽王并不信任申国等姜姓外戚,反而重用虢国等姬姓诸侯,还废黜申后和太子。

这在西申侯看来,这就是对他的挑衅。西申侯所做的一系列荒唐决策,其目的维护西申国在周王室的话语权。但产生的严重后果,却不是申侯能够承担的。

此时的周平王只有十来岁,可能不一定知晓外祖父申侯与缯国密谋,联合西夷犬戎攻幽王事件。

但他作为申侯的外孙,幽王事变的直接受益者,肯定会受到迁怒。

除了和周地百姓的矛盾外,周平王还和一个国家有着最直接的矛盾——西虢国。西虢国位于现在的陕西宝鸡,距离镐京很近。幽王对虢国很是信任,以虢石父为卿。

以西虢国为首与周王室关系密切的邦君姬姓诸侯国,拥立幽王之弟余臣为周王,史称周携王。在周朝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谁也不服谁。

《清华简》上又称这位携王为携惠王。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惠”算得上一个褒义谥号,可见当时一部人对周携王的认可。

既有死敌周携王的帮手西虢公虎视眈眈,又有对平王心怀不满的周民,周平王恐怕寝食难安,东迁都城似乎有理可循了不少。

平携二王共立局面长达了二十年,长大成人的周平王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收买各路诸侯,各种分地赐爵,让诸侯们选择站队。

犯下导致西周覆灭这等滔天大错的申侯,为了弥补过错,一边选择全力辅助外孙宜臼,一边尽力把西申国从平王的中心势力圈摘出去。还把小女儿嫁给郑武公,也就是后来的武姜夫人。

通过联姻,郑国和周平王成了同盟关系,彻底站在了周平王这边。

在利益驱使下,越来越多的诸侯选择支持平王。周平王二十一年,携王被晋文侯所杀,彻底结束二王并立的局面,晋国自然而然成了平王的大恩人。秦国则在西边对抗犬戎,维护周王室所剩无几的面子。

因此,平王东迁时,就由郑国、晋国和秦国护送,代表了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

在当时看来,受益最大的是晋国和郑国。前者得到了邠地,也就是汾水中下游的大片土地,而且当初晋文侯杀周携王时,也顺带侵占了携王的领土,平王也是睁一只闭一只眼。

后者郑国不仅得到了土地,不仅得到了巨大的国际声望,且洛邑也靠近郑国,周平王也不得不仰仗郑国,郑国也开始担任周朝的世卿。

而秦国呢,从中得到了诸侯国的名分,还有一张空头支票,“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和其他两个国家比起来,秦国似乎最亏,连现成的土地都没封到。不过在秦人眼里,却恰恰相反,土地什么的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诸侯国的名分,秦人在西垂等待了几百年就是为了这一天。

秦人终于周天子养马的附庸,一跃晋升为诸侯。秦人终于能上桌吃饭了,值得掌声鼓励。】

只见画面出现一古怪着装的男子,里衣白外袍黑,头上油光发亮,像抹了一层素油。那人面露诡异的微笑,两只手上下起合,做拊掌姿势,秦王荡恍然大悟原来这就叫掌声。

“啪啪——”秦王荡率先拊掌大笑,对周围的秦臣道,“愣着干嘛,掌声鼓励啊!”

一时间,旁边的秦兵都放下手里的武器,跟着秦王荡一起拊掌,出现了十分有节奏的掌声。

樗里疾捂脸,突然感觉有点儿丢人怎么回事?

【但是犬戎人远没有那么好打,几位秦公都是死在了和犬戎人对战的战场上,打了近二百年,不知道流了多少血,秦人终于将这块地夺了回来,至今秦人在渭水之地上休养生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国都没有参与关东之外的纷纷扰扰,只顾埋头发展,想要追赶上关外国家的脚步。从此以后,这块地彻底刻下了秦人的印记,直到现在大家还喜欢称呼陕西等地为秦。】

秦王荡想到先祖披荆斩棘的事迹,只觉得心神一震,又听天幕中神女对他们秦人的夸赞,更是抬头挺胸,满脸自豪骄傲。

在场的秦人,无一例外都有种与有荣焉的自豪,而周天子和一干周民,却越发低沉。

周天子扫视明堂广场上的秦人,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周人所没有的朝气,而他明明和秦王荡差不多的年纪,反而像一名垂垂暮矣的老人。

【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一个更加混乱无序时代开始了。东周分为两个阶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