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降妖人百度百科 > 第39章(第1页)

第39章(第1页)

“我不知道这信的内容,也不知道鞑靼人是谁,只管将信取到。不料天降大雨,商队耽搁了时辰,我等的不耐烦了,回屋躺了一会儿,不想睡着了。醒了才发现已是半夜,起身打探才知,商队已经到了寺里。我急忙赶到约定好的天王殿,一进殿就看见天王像倒下,鞑靼人被压在像下,血肉模糊。我壮着胆子伸手摸了摸,哪有什么信?又怕被人发现解释不清,急忙跑了出来,正巧看见门外有个小和尚坐着睡着了,我走的匆忙也不知他看没看见我……”

白逢春听了张青峰所述,想了一想,追问道:“哪你为什么要翻墙逃走?”

张青峰苦着一张脸答道:“任务失败,崔千户肯定不会放过我,我想想他那张脸心里就发寒。不逃走等他抓住不是送死吗?”

“后来崔千户给你看的那信到底是什么样子?”

“说来奇怪,那封信密封的很好,却空无一字。那鞑靼人费尽心思带一封空白的信进京到底是图什么?”张青峰若有所思的说。

白逢春走到崔千户身边,从他怀中摸出了那封信,还有夹着信的那部《金刚经》。白逢春将信摊开在案上,又将那部经打开也摊在案上。

信纸的质量很好,质地坚硬挺括,制作起来耗时费力,绝不是普通人能够得到了。他将信纸捏在手中,正反面都看了看,确实没有一个字。

钱善武突然一拍脑袋,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我听说有一种特殊的药水,用这种药水写的字平时看不见,靠近火光时就会显现出来。听说在战场传递机密军情时就用这种药水写信。”

说着他点燃了案上的油灯,将信纸靠到油灯旁,结果却大失所望,信纸除了显的更白了一些外,还是空无一字。

“看来这信不是用那特殊的药水写成的,会不会用了别的方法?”,钱善武又用手沾了沾口水,涂在信纸上,还是没有反应。

“锦衣卫之间不会用这种方法传递秘密消息,甚至根本就不会写下了,而是选派能保密的人口耳相传,这样如果遇到了危险,传递消息的人可以直接服食随身带着的毒药自尽,不会泄露消息。”张青峰说。

“如此说来,这信并不是给锦衣卫的?锦衣卫也只是代为传递?”白逢春猜测着说。

这张青峰就不知道,他也不敢乱猜。白逢春又翻了翻那部佛经,上面除了封面的字外,内中竟也空无一字。这种怪异的感觉很熟悉,白逢春瞬间想起了《大乘起信论》,这两部无字经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难道这部经也被掉包了?可为什么要偷一部普通的不能更普通的《金刚经》呢?这经书到处都有卖的。还是说这书名只是掩饰,内容其实是另一部更为珍贵的佛经?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佛经中的信是不是也被掉包了?从鞑靼人进寺到他死亡,不过几个时辰,这期间有机会掉包的人寥寥无几。不过也不是没有,白逢春马上就想到了一个t?,就是道弘。

道弘与那鞑靼人发生过争执,有机会靠近他,如果手够快的话是可以掉包的。只是白逢春想不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钱善武靠在门上,将门拉开一条缝,向外观瞧。门外站着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人,正是那商队的首领安老大。他似乎很着急的样子。

钱善武警惕的问:“什么事?”

安老大跺了跺脚,有将手向袖子里拢了拢:“有事……关于死了的苏合的事,不知道重不重要,要禀告千户大人。”

钱善武拉开门让他进来,安老大探头探脑的看了一圈,眼睛落下倒在墙边的崔千户身上,欲言又止。白逢春忙解释道:“崔千户查案查的累了,小憩一会,不要吵他,你有什么事和我们说吧。”

安老大看了看钱善武,却不提苏合的事:“各位大人,不知寺门何时能恢复通行?苏合的死自是大家都不愿看到了,不过将大家都关在此处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早点让我们出寺,进了京城市集将货物一卖,我和商队里的人都商量好了,留足给苏合的抚恤银,我们每人再捐点,回边关慢慢寻他的家人,一定将银子送到……”

案子还没破他已经在想银子的事了,不过商人的生计就是如此,精打细算惯了,倒也不能怪他。

“案子一天没破你们就出不了寺,你能保证命案不是你商队里的人做的?死的是你队里的人,你们的嫌疑最大。”钱善武说。

“这是什么话?我们都是安分守己的善良商人,怎会干那伤天害理之事,更何况是在佛祖面前,不怕招天谴吗?”

安老大急的脑门上青筋暴起,白逢春见状安慰道:“你也别急,现在先把案子破了、找到凶手才是正理……”

“这案子没头没脑的,岂是一时能破的了得?要照我说,这就是天谴,谁能搬得动那么重的天王像?都怪苏合嘴里没个把门的,一进寺就说什么不信神佛、闻见檀香就头痛,得罪了佛祖……”安老大啰嗦起来。

“不要乱讲!佛祖岂会因这点小事伤人性命!”钱善武呵斥道。

安老大一惊,也明白自己失言了,他牙痛似的捂着脸呻吟道:“我们这次带来的货物里有不少西域产的果脯,耽误久了全坏了,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白逢春心中暗笑,原来他还是心疼钱,又安慰他说:“现在急也没用,门口有那么多锦衣卫守着,你能飞出去?你先回忆回忆,苏合一路上没有没什么异常的表现?或者见过什么值得怀疑的人?”

安老大干脆捂着脸蹲了下来,一会儿他又突地站了起来:“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刚离开边关的时候,是有几个奇怪的人在跟着我们。”他接着解释道:

“我们这队人宁夏镇收集当地的特产贩到京城,再从京城带些茶叶、丝绸贩到西域,常年走这一路线。这次我们刚离开宁夏镇,就遇上了苏合。

“他说自己是内附的鞑靼人,想去省府贩货,却迷了路,还丢了货物,无以为生,想加入我们商队,赚了钱再回家。他身上带有官府发的路引,我看他手脚勤快,骑术也好,是个走商的好手,也就答应了。”

“没成想

白逢春沉吟道:“鞑靼骑兵?难道苏合是鞑靼奸细?边关盘查如此严密,那些鞑靼人是如何进来的呢?”

“一听您就没去过边关附近”,安老大带着些卖弄的口气说:“边境绵长数千里,哪能处处设防?不过是在交通紧要处设置营寨、关隘,目的是阻止大规模的军队通行。至于十几个人以下这种规模的队伍是完全看不住的。鞑靼骑兵动起来速度极快,在边境两侧来回穿插,神出鬼没,根本抓不着!小股鞑靼人越过边境劫掠也是常有的事。”

白逢春点了点头,又问:“那后来呢?苏合有没有其他异常举动?”

安老大想了想,摇头说:“后来他和我们混熟了,大家对他都不怎么提防,自然也不会留意他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不过据我看,他是个爽直汉子,没什么坏心眼。”

说完苏合,安老大又想起了他的货物,压低声音说:“二位大人,能否行个方便?我这商队常年进出京城,路引、文牒各种手续都是齐全的,人员除了苏合是新来的,其他人都跟了我几年了,我保管他们不会乱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