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功过汉武帝百度 > 马邑之谋 细节决定成败(第1页)

马邑之谋 细节决定成败(第1页)

马邑之谋:细节决定成败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夏天,也就是刘彻勉强同意与匈奴和亲的一年多后,一个讨伐匈奴的机会终于来了。

机会源于一个叫聂壹的豪商。聂壹是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省朔州市)人,马邑地处汉、匈边境,聂壹常年在此经商,与匈奴人多有接触,十分了解匈奴在这一带的情况。此外,他对匈奴人在边塞地区的烧杀抢掠深恶痛绝,遂一直在思索对付匈奴的办法。

经过一番斟酌,聂壹终于想出了一个可行之策,旋即给朝廷的大行令王恢写了一封密信。他在信中说:“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资治通鉴·汉纪十》)

匈奴刚与我朝和亲,对我边塞之民信任不疑,可趁此机会以利诱之。然后埋伏重兵发动袭击,定可大破匈奴人。

此前,身为主战派的王恢就已多次建议刘彻出兵,却屡屡被韩安国等人顶了回来,心中甚是失落。见信后,王恢一扫沮丧的心情,立刻与聂壹取得联络,问他有何良策。

聂壹遂将计划和盘托出。他告诉王恢,可以假意把马邑献给匈奴的军臣单于,以此骗取匈奴人的信任;然后,朝廷可派遣大军在匈奴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必能将其一网打尽。

王恢大喜,当即入宫面圣。

刘彻闻报,也觉得这个计划可行,顿时跃跃欲试,当即召集群臣商议

王恢首先发言,说:“臣听说,战国时期的代国(今河北省蔚县),北有强胡之敌,南有晋国、燕国的威胁,却能够做到让百姓安居乐业,且仓廪充实,匈奴不敢轻易侵犯。如今陛下威德远扬,海内一统,而匈奴却屡屡南下,侵扰劫掠——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对我大汉毫无畏惧之心。臣以为,对匈奴就该强力反击,方为上策。”

主和派领袖韩安国自然又站出来反对了。

他针锋相对道:“臣也听说,当初高皇帝被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几近断粮;但解围脱险后并无愤怒之心,反倒与匈奴和亲。这就是圣人的气度,以天下大局为重,不以一己私愤而伤害天下。自从与匈奴和亲,我朝获得了长久和平的利益。故臣认为,不要轻启战端,才是上策。”

一场激烈的辩论就此展开。

王恢反唇相讥道:“此言不然。高皇帝当年披坚执锐,征战天下,之所以不报平城之怨,并非力不能及,而是要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如今,匈奴连年入寇,边境一夕数惊,士卒伤亡惨重,运回来的柩车前后相望——这就是你说的和平吗?”

韩安国不接这个话茬,而是道:“军事行动的原则,是以逸待劳,以治击乱。所以不论是大军对阵还是进攻城池,都要养精蓄锐,以静制动,设法让敌人疲惫——这才是圣人的用兵之道。如果我军贸然出兵,深入大

漠,势必难以建功。因为,进军太快就会缺乏粮食给养,进军缓慢就会丧失有利战机——很可能我军还没走上一千里,便已人困马乏,粮草不继。正如兵法所言,派出军队,恰是送给敌人当俘虏。”

这话说得相当难听,却不能说他分析得没有道理。

不过,来自聂壹的这份计划,恰恰可以避开上述问题。所以,王恢成竹在胸道:“臣所说的进攻,并不是深入大漠长途奔袭,而是用计进行伏击。匈奴单于贪得无厌,正好以利诱之,使其深入边境;我则遴选精锐埋伏在险要之处,只要他们一进包围圈,我军便可大举出击,或攻其左翼,或攻其右翼,或截其前锋,或断其后路——如此定可生擒单于,绝对万无一失。”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当然只能由刘彻来拍板了。

其实刘彻早就有出兵的打算,只是苦于没有良机;如今王恢提出的这个计划,可谓正中下怀。所以,不管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如何反对,他都决定干这一票。被迫与匈奴和亲的屈辱日子,他早就受够了。

打!

刘彻的决定就这一个字。

朝廷的战争命令一下达,整个帝国就像一台机器,“隆隆”地运转了起来。

当年六月,大汉朝廷从各地集结了三十余万军队,连同大批的战车、马匹、武器、粮草等,都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雁门郡马邑县附近的山谷中。

军一共兵分五路: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各领一部,分别进入预定地点埋伏,就等着匈奴人撞进这张天罗地网。

接下来,一场好戏就正式上演了。

这场戏的导演是刘彻,监制是王恢,编剧兼主演就是聂壹。

聂壹在戏中的角色,是一名叛逃者。故事一开场,聂壹就以一副失魂落魄的狼狈模样逃亡到了匈奴,然后拜见了军臣单于。他声称,自己常年与匈奴进行贸易,由于私运了一批汉朝禁止的货物给匈奴,遭到了马邑县衙的通缉。如今,自己走投无路,只能来投奔匈奴,为表诚意,要向单于献上一份厚礼。

军臣单于满腹狐疑,问他是何厚礼。

聂壹说:“我能砍下马邑县令和县丞的首级,把整个马邑献给大单于,城中的所有财物皆归大单于所有。”

世上没有不偷腥的猫。金银财宝对于匈奴人,具有一种条件反射般无可抗拒的诱惑力。军臣单于自然是心动了,但他可没有蠢到轻易相信一个来路不明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