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寒窑赋 出处 > 第171章 明朝 朱高煦登基为帝(第2页)

第171章 明朝 朱高煦登基为帝(第2页)

可惜不到几年的时间朱见深逐渐怠于政事,习学方术,沉溺后宫,极度宠信万贵妃,内廷诸事多倚其统领,导致明朝民不聊生,年迈的朱高煦开始平乱和安抚,同时让人进贡仙药,让朱见深沉湎女色,使身体每况愈下,最后死在万贵妃肚皮之上。

因为朱佑樘没有出生,也不会出现历史上朱佑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广开言路。在位之初,贬斥方士李孜省、太监梁芳、外戚万喜等;遣散“传奉官”二千余人等事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加上万贵妃作乱,在众人拥戴之下名望极高的汉王朱高煦登基为帝,汉王朱高煦成为皇帝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为了朱祁钰追认皇帝之位,谥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朱祁钰的功绩,给朱祁钰上庙号“代宗”,加谥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让朱祁钰入帝王陵寝。

汉王朱高煦第二件事下令废除嫔妃殉葬的祖制。

汉王朱高煦第三件事给襄王朱瞻墡追封,谥号宪。

汉王朱高煦第四件事立朱瞻坦为太子,其长子为太孙,封汉王妃为皇后。

因为长子朱瞻壑早世,次子朱瞻圻曾经出卖过朱高煦导致朱瞻垐和朱瞻域之死,所以朱高煦将朱瞻垶、朱瞻墿、朱瞻坪、朱瞻壔、朱瞻垹几个儿子和几个女儿给了经商权,让他们远离权力。

汉王朱高煦被称为天威皇帝,天威三年,革除前数朝诸项弊政,全面推行新政。在他的带领下君臣较好地处理了各种政治问题,营造了“中兴”的局面。

天威六年,汉王朱高煦退位,称太上皇,领大将军职位,儿子朱瞻坦即位,年号“正德”。

另一边自也先死后,鞑靼经历了一段时间群龙无首的状态,使明朝边防压力有所减轻,直到小王子(达延汗)崛起,驱逐瓦剌,威胁明朝,朱瞻坦刚即位,就遭遇小王子入侵的虞台岭之战。

朱高煦亲征达延汗,经过两天厮杀,小王子部见无法占到便宜,就于十月初五日撤离边外。朱高煦率军追击。追至平虏、朔州等地时,突然狂风暴起,黑雾遮天,不得已下令收兵,于翌年正月凯旋京师。此后“虏虽岁犯边,然罕大入”。

在太上皇朱高煦胜利大捷回朝路过清江浦的时候,马匹突然受惊太上皇朱高煦落水于清江浦,此后身体每况愈下,回都以后年迈的朱高煦病危,立刻召集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入乾清宫东暖阁,同时留下一道圣旨和一部书籍留给朱瞻坦。

在太上皇朱高煦死后不久,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不过很快被王守仁平定,张忠、许泰便面奏王守仁谋反。

朱瞻坦按照父亲朱高煦留给自己书籍和圣旨,没有理会众人而是重用王守仁。

因为朱瞻坦不是历史上的朱厚照,同时没有出现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虎”。

没有了刘瑾乱政等因素,历史上的刘烈起义、蓝廷瑞起义、曹甫起义、廖麻子起义,刘六、刘七起义,江----西农---民起义等没有爆发。

朱瞻坦在老臣于谦、刘健、李东阳、谢迁和王守仁的辅助之下,开启历史上不存在的“正德”中兴。

“正德”九年,同年四月,朱瞻坦在梦中死去,儿子朱祁禾即位,结果朱祁禾不知道是因为高兴过度还是因为什么,在登基前三个时辰猝死。

在老臣于谦的拥戴之下,由朱祁禾的十七岁的小孙子朱佑见即位,年号“縡渠”。

朱佑见继位后勤于政务,整顿朝纲,推行新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

朱佑见“縡渠”二年的时候,于谦病逝,朱佑见重用王守仁,严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田于民。

“縡渠”四年,朱佑见长子出生,不顾朱高煦留下的祖训,给自己儿子取名朱厚熜,朱厚熜就这样从历史上的父亲朱佑杬变成了,现在的朱佑见。

历史好像重新修正一样,朱佑见全力培养朱厚熜,朱厚熜幼时就聪敏过人,朱佑见教他读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稍大以后在朱佑见指导下学习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不仅如此,朱佑见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很小的时候便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縡渠”十四年,朱佑见病危,托孤王守仁,年仅十岁的朱厚熜在王守仁的辅佐下,登基为帝,年号“嘉靖”。

——未完待续——

喜欢寒窑仙赋()寒窑仙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