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真的治扬!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 第360章 并非仁君4k(第2页)

第360章 并非仁君4k(第2页)

可五脏六腑真正的样子,古代医者却几乎很少有人亲眼见过。

而仵作起码是实打实解剖过人体,亲眼看过人体里头都有些什么,能从其内里器官的异常来判断出死者的死因病因。

身为医者的他们,为了感知五脏六腑的变化,却只能依靠经络。

这样一来,门槛就无限拔高了,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玩得转的。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针对经络现象而说的著名一句话“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说的就是这个情况。达到名医这一层级,确实能够靠诊脉就能发现内脏的病变,可这样的人又有几人。

杨宪看着众人开口道:“解剖学,和显微镜一样,就是让大家掌握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身为医者,整天给人治病,可却如果连人体内到底是何构造,心肝脾肺肾是如何运作,实在是说不过去。”

事实上身为医者,又怎么可能不对人体内的结构感到好奇呢。

只是碍于律法和礼法,不敢去破坏尸体罢了。

吴四海带头说出了他们的忧虑。

就是他们想要去学解剖学,可这尸体从哪里来。

总不可能每天蹲在衙门,看看哪天有发生什么人命案子,然后站在仵作身旁观摩吧。

事实上,就算是后世用来医学研究的尸体,也是少之又少,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珍贵资源。在各大高校医学院的解剖课上,经常出现好几个人共用一个大体老师(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称为老师,意为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科学作出了贡献)的情况。

在后世医学院里面,大体老师最主要的来源主要还是靠着遗体捐赠。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为主”的观念影响,所以愿意遗体捐献的人并不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你尝试着去问一个人愿不愿意在自己去世之后,让别人把自己的身体,给别人解剖呢?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的,都是受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影响比较严重。

后世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大明了。

杨宪沉吟了片刻,开口道:“这件事,我会想办法的,今天第一天,课程就先到这里,等会儿会有人带你们去领这一学年的教材,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之后便是可以去宿舍休息了。当然在睡觉前,最好都好好回想消化一下今日所学的知识。”

杨宪说着看向吴四海,开口道:“吴太医,这里交给你了,我有事进宫一趟。”

“杨国公尽管去,这里就交给下官就是。”

皇宫,太和殿。

朱元璋在得知杨宪求见后,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心里想着今天不是大明医学院成立的日子,怎么有空进宫了。

朱元璋看向一旁的朱标。

因为政务繁忙,朱标在做了大典讲话之后,便是回宫了,因此也不知道杨宪此次来访的意思。

“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杨卿,无须多礼。”

朱元璋看着杨宪,开口便是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杨宪开口道:“臣此次正是为了医学院而来。”

对于医学院成立的意义,朱元璋心中清楚,因此对于医学院自然是全力支持的。

因此在听了杨宪的话后,朱元璋开口道:“有什么需要咱支持的地方,你只管说,只要是能够做到的,朕便依了你。”

杨宪闻言,先是行了一个礼,然后郑重开口道:“臣需要那些死刑犯的新鲜尸体,用以医学解剖,来研究医学,促进医学发展。”

“死刑犯的尸体?”

朱元璋眉头一紧,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抬头看着杨宪开口道:“你要解剖这些犯人的尸体?”

杨宪点了点,开口道:“为了快速发展大明医学,解剖学的研究迫在眉睫,只有让咱们的医者真正了解到人体构造,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来查看人体内的所有器官以及他们所在的位置等等一些列东西,才能让大明医学发生质的飞跃。”

“而且,接下来我还会传授他们各种外科手术,这同样需要大量的练习。只有通过尸体千百次训练之后,今后面对活人,才能够进行有效并熟练的医治。不仅仅只是寻常百姓,外科手术对于战场士兵的治疗也十分重要,到时候能够让咱们大明的士兵死亡率大大降低。”

解剖学的诞生,可以说是医学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但想要将这门学科发展好,无疑又是困难的,因为它涉及到的东西很复杂,其中就包括人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