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兰波家的女孩格格党 > 巴黎梦(第2页)

巴黎梦(第2页)

《香格里拉》日报是一份销量不大的地区性报纸,发行量只有1万左右,跟目前巴黎销量最大的政治时事报纸《费加罗报lefigaro》6万份的发行量相比,就是个弟弟。

连载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巴黎群众有一半都在说这篇。这部汇集了可怜的美女、纨绔贵族少爷、遭人恨的银行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妻子,描写了贫穷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尽管篇幅不多),也描写了有钱人纸醉金迷的生活;

米娅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就像掐死自己儿女的美狄亚,这种激烈的感情只应该出现在古代戏剧中,只允许出现在剧院舞台上,而有人将这桩人间惨剧写到里,女主人翁就不再是一个可爱可怜的美人,而成了一个疯狂的残酷的女人,她就没法获得男性读者的喜欢了。

讽刺这部的文章立即出现在《费加罗报》上,作者大力鞭挞作者维塔丽·兰波塑造了一个“一点都不讨人喜欢的女性角色”,这不符合当代法国人民的普世价值观,过于激烈,过于极端,女性不该有这种危险的犯罪思想,女作者本人的思想大概也很危险;

已经将维塔丽看成“自己人”的左拉马上写了一篇观点对立的批评文章,称此人思想狭隘,思维方式还停留在15世纪,并且太缺乏人生经验,维塔丽选择这个素材不是基于希腊悲剧,而是真实事件:一位母亲不忍心重病的孩子继续痛苦,可又没钱治病,绝望得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最后这位母亲疯了,跳河自尽;贫困人民的苦难远比你见过的任何一部悲剧更为令人悲伤,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位母亲的绝望和痛苦,你就是一个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伪人”。

对方坚持认为女性必须“真善美”,女性人物的塑造也要基于这种“真善美”,顶多只能对现实“失望而不绝望”,更不能在中出现女性杀人的情节,这不和谐。

福楼拜不许维塔丽自己写文章反驳,但他拿起笔,有力的驳斥那种对女性的成见。

他其实也觉得维塔丽塑造的女主人翁的性格有点过于偏激,但这是一种包法利夫人没有做到的反抗,杀死自己的孩子意味着跟“过去”、跟“不名誉的婚外情”决裂,米娅的命运本该改变,她应该走向新生活,这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结尾,但她给了米娅一个更符合现实的结局:米娅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她懦弱、无助、没有接受过更好的教育,她盲目的寄希望于贵族少爷雷蒙德,但没有及时发现上流社会的少爷是不可能跟贫穷女孩有什么爱情神话的,阶级出身造成了米娅的悲剧,阶级矛盾永远是尖锐的、不可调和的。

双方的笔头论战进行的红红火火,就连半隐居的维克多·雨果也对这部产生了兴趣,叫人搜集了一份报纸上的连载,饶有兴味的读了起来。

之前维塔丽托人找他要了一条《地狱一季》的推荐词,他是还人情,照着抄写了一份,然后署名,过后就忘了。看到“维塔丽·兰波”这个名字,他才恍惚想起来,之前见过另一个兰波的名字。

《地狱一季》出版后,维塔丽给雨果寄了一本诗集,他看了,很欣慰确实写得不错,没有堕了他这个“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伟岸名头,还想着要给福楼拜写信问问这个兰波跟他有什么关系。

这会儿他又想起来这件事情,干脆一起问了。

福楼拜收到雨果的信之后,叫了维塔丽过去,让她看着回一封短信,附在他的信后面。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太难写了,憋了好几天。

法兰西学士院(acadeiefran?ais)也译做“法兰西学术院”,院士的名额是固定的,只有40人,必须有院士去世才会补充新院士。

法兰西学会下属5个学术院:文学、科学、美术、人文、学术。说是5个学术院都是平行的,但公认acadeiefran?ais是终极目标。

acadeiefran?ais知名院士——

哲学家、文学家:孟德斯鸠、伏尔泰、梅里美、雨果、缪塞、小仲马;

数学家:傅里叶、基佐、庞加莱;

人类学家:克劳德·李维-史陀。

庞加莱(juleshenripocaré)也很流弊的,伯特兰罗素(英国文学家、数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他是20世纪初法兰西最伟大的人物。他提出的拓扑学难题“庞加莱猜想pocaréjecture”直到2003年才有人解出。他家家境不错,堂弟雷蒙德庞加莱曾任法国总统,雷蒙德的弟弟吕西安是物理学家。

他也是1854年出生,1887年32岁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08年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长得很帅,年轻时候的照片像蓄了胡子的瑞恩菲利普(菲利普是个法国姓)。堂弟总统长得也很帅。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