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科学大脑手抄报 > 第七十三章 另辟蹊径(第2页)

第七十三章 另辟蹊径(第2页)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将信息存储在dna中并不困难。

在计算机中,每一个字符都由0、1进行编码,任何数字化的内容,不管是视频还是图片或是一段程序,本质上都是一串0和1。

而在生物体中,遗传信息存储在dna中,代码变成了碱基:a、c、g、t。

简单地说,用dna存储数字信息相当于用a、c、g、t取代了0和1。

反之,亦然!

“这么想的话,dna倒是一种很不错的信息存储介质,比绝大多数传统的数据存储媒体都要强,dna对于外界的环境,如高温、震荡等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林行知没有继续思索下去,现在重要的不是dna能否作为数据信息的存储介质,而是如何通过传送的nda数据,达到入侵的目的!

“或许可以考虑从nda分析处理的生物信息学工具着手,通过对dna数据中插入恶意代码,以达到入侵并夺取系统权限的目的。”林行知思索了一会,感

觉可行性非常高。

dna分析处理的生物信息学工具,林行知还是有所了解的,几乎所有的主流软件都是开源的。

这家机构所使用的软件,也是如此。

想到这儿,林行知没有犹豫,当即捡起这家机构所使用的生物信息学工具,从开源的代码上,进行一些逆向分析。

这个过程没有持续多久,林行知显然高估了这些开源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别说复杂的安全机制,或是加密机制,就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都没有,纯粹就是一种学术工具。

接下来,林行知依次分析了数款开源的生物信息学工具,源代码和运作逻辑各有不同,可在网络安全方面,全部都是一个零蛋。

“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些dna序列中穿插恶意代码,通过分析工具的无意识启动,达到入侵的目的!”

林行知微微一笑,他完全不觉得会有人怀疑一份dna数据中暗藏计算机病毒。

稍做整理,林行知通过分析开源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已经有了大致的逻辑。

虽然产生dna的过程是生物化学的某种组合,可dna数据存放在计算机中,存储的形式只能是as,ts,cs和gs的ascii串。

而dna分析工具往往需要检索dna的重叠序列,将其与已知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寻找关键差异。

这个过程,便可以执行插入dna序列中的恶意代码。

“不过,随意穿插的恶意代码,很有可能会污染基因分析的结果,万一研究人员留了个小心眼,觉察到入侵的可能”

林行知自语着,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如果这次入侵只是一些医药企业,哪怕是世界500强,林行知也不会如此仔细。

虽说生物信息学,也算半个信息学,可要那些研究人员觉察计算机病毒入侵,那还是不容易的。

这不是学识上的差距,而是认知上的局限。

然而,林行知入侵的是鹰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保不齐就存在着一些兼修的人才,或是经历过互联网攻防的生物科学家。

想到这儿,林行知的思路不禁有些卡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