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何为君子何为王歌词 > 第二十九章 选择(第2页)

第二十九章 选择(第2页)

“阿玖你记不记得在古华夏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海上航行了?那时可是用的最原始的舟筏浮具和最简略的导航知识。”阿君忽然怼了怼阿玖问道。

“那是都算不上海上航行,而且危险性太高了。”玖反驳。

“那再往后呢?在封建皇朝时期的古华夏大多用的都是人力吧?我好像记得还有什么郑和下西洋的,那总是航海吧?”阿君拍拍自己的脑袋,努力想要记起当初看过的资料。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等等,阿玖,这些先不说,你先想想郑和下西洋时是从哪里到了哪里,大概多远?”君眼看阿玖又要开始长篇大论,连忙喊停。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首次航行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1433年,共历时28年。”阿玖从善如流,还免费赠送了时间线。

众人“……”懵逼脸。

“咳,阿玖,总结一下。”秦老轻咳一声,状似淡定道。

“不不不,阿玖,不用总结了,你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走的路线和郑和下西洋比起来哪个远就好了!”阿君吓得连忙喊道。

他总算知道了壮哥明姐他们为什么那么怕阿玖念叨了。那不仅是唠叨,更多的是智商被碾压的心酸啊!!!

玖瞥了少年一眼,不屑地撇撇嘴。“自然是郑和当初远。”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借他们的办法渡海?”明听懂了最后一句,眼睛一亮,急忙问道。

“郑和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也就是现在的14667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

多,多少?!

阿君僵硬地转过头。

“那有什么,现在的轮渡哪个不比它大?”玖淡定道。

上百米长的大船他们要怎么建?!重点在于这里好吗?!

“郑和当年是举明朝皇室建造的,全国资源什么没有。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想怎么建船?”阿玖一摊手,无奈道。

“郑和下西洋的巨船是否真实还尚不确定。”秦老摇摇头。“阿玖,想想古华夏的航海史。”

玖想了想,很快找出这部分记忆。“春秋战国时期,是古华夏航海事业的形成时期,人们已累积了一些天文定向、地文定位、海洋气象等知识,初步形成了近海远航所需的技术和相关的知识,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海船逐步大型化以及掌握了驶风技术,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法显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

“大型化的船对我们来说并不现实。”秦老道。“但是驶风技术我们到可以利用。”

“三国王震《南州异物志》对当时航行于南海水域的海船风帆驶风技术有所描述“其四帆不正前向,皆驶邪移,相聚已取风吹,邪张相取风气”这段记载说明了当时中国南海航行者已拥有增减随宜的四帆帆船,掌握“邪张相取风气”的打偏驶风技术,并在印度洋上的航线,也是利用七帆帆船驶风而航行的。驶风技术就是利用洋流风向等海上航行。”阿玖默契的解释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