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唐初战事 > 111 疑云不解(第1页)

111 疑云不解(第1页)

“诚如殿下早先所言,韦相与精冥石一事,确非与转卖相关。”面对暂行停留在大理寺的雍王,裴谈显得较之前更为恭敬。

“只本王以为,大唐还未至百官皆为钱财,而至弃廉耻于不顾之境地。”雍王悠然闭目,于堂上盘腿打坐,“之外,可还有其它所见?”

见雍王无意寒暄,直问重点,裴谈叉手躬身,将发现的几处疑点如实以告。

“彼时汝正巧身在礼部,缘何不问礼部之人取上一块精冥石?”

“下臣与殿下思至一处,实当场即向众人询问过可否留一块精冥石做比照用的证物,殿下可知礼部之人如何答复下臣否?”

雍王眉端微皱,头向两侧稍作倾斜。

裴谈知此时的雍王只在意结果,根本无意在事由中缠绕,于是很快回到方才原本就该直接相告之事上,“礼部之人言,若下臣于早些时候往,则精冥石即可带去,偏梁王先一段时间至,取走了一块,并带来韦后懿旨——非圣人与她授意,则不许任何人取走哪怕分毫。”

“这是何意?”雍王此时问出的,恰为彼时裴谈所言。

“后对方环顾左右而言他,眼下想来,似梁王与韦后处,亦有与精冥石相关、难解之隐情。”裴谈悄然望向再次合上双眼,开始调整气息的雍王,尽量控制自己的措辞暂不变成对韦后与武三思的指控。

“难办……”双眼闭合的雍王嘴边喃喃,“外邦进贡之物

,原当分为数份存于各处,而吟天殿始建之时,彼时当今圣人登基尚不足六月,制度尚未尽善,又遇还都长安此等大事,精冥石为材料一事又经再三商议,便尽数直经礼部,运往建物工事现场,此后至今,仍未有更多说法。”

“若为贡品,则光禄寺必然要代为储存一份,谁曾想时机巧之又巧,便片块未曾见过。”

雍王睁开眼,陷入苦恼状,原本若是有现成精冥石可由雍王以参览为由,带入吟天殿中对比辨别真伪,便知其中孰真孰伪,且或许能知其中玄妙出于何处。

“听闻圣人言,曾将精冥石作为赏品,赐于部分群臣,不知雍王府内可有此物?”若是宫中近处得不着精冥石,则距皇城极近、且距吟天殿距离亦极短的雍王府,便是取来精冥石的最佳去处。

裴谈如此率直地想到,却得到雍王一句“圣人何曾赐过本王这般物件”。

两人虽然想至一处,但双双得到的结果都非对方所愿,场面一时陷入自雍王召他上前一来,空前尴尬的一刻。

眼下正处大理寺,作为寺卿、又担起宫外数案主责的裴谈,此时如不尽快想出解法,则雍王亲临自己的衙门就毫无意义。

毕竟眼前这位殿下,无论权力,或是受圣人之信任,都远高于自己,此时此刻不妥当利用这一绝妙优势,将本与自己无甚交集的上位,转化为日后足以支撑自身仕途之人,更待

何时?

除此之外,雍王还是主动将精冥石之疑提至台面上,与自己讨论的贵人,自己自当要借此机会表现一番,另或许,还可为城中的几宗异案做出交代。

精冥石之疑……裴谈在脑中反复思索,心想当面对比精冥石确是最为直接的办法,但若无精冥石,则多寻几个常与此石打交道之人好好询问一番,亦能得出些道理。

如此一来,或许未必要亲往吟天殿中,甚至未必要亲手持拿暗藏灾祸的那石头……

裴谈看向雍王,对方暂时并无不耐烦的神情,在榻上也是安坐着饮茶,足见还有时间供自己将想法整理出来,一并告知于他。

若要问讯与精冥石打交道较多的人,在吟天殿中与之近距离、长时间接触的工匠们自然是最优人选,可自解除封坊,一切归于正常以来,无论是洛水两岸临时搭建的凉亭,或是囚于其中的异骨者工匠,都已散往各自家中。

此时以大理寺之名,将人提来问讯不难,可若问讯之时,异骨者因异骨症又或是安置不当,亡于大理寺中,人命之外,定还会因人亡于本就是用于刑讯逼供的衙门,而莫名添出许多无端猜测来。

只这一项,便将把异骨者带入大理寺询问这一想法直接否了。

裴谈便又想到上门去问讯,由属下去问,定不合适,其一不知精冥石之中的所以然,其二自己的属下也是东都住民,被令人人心惶惶的异

骨症也折腾多时,这时突然提出什么精冥石,当作何解,恐结果未能得到,还生出更多恐慌来。

亲自前往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可堂堂三品大员,满城寻异骨者还尚有些说法,但往异骨者家中去问讯,虽有理可循,却过于引人留意。

无论是异骨者本人,或是居于周边的寻常百姓,还是闻风而动的“有心人”——无论显唐还是复周一派,都有对城中异案颇为在意的朝臣,若是这些人听闻大理寺卿竟在城中四处探访异骨者,回头在朝中不定要造出多少不实之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