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杨家将的故乡在哪里 > 第70章 廉价送碗粥一饭千金恩(第1页)

第70章 廉价送碗粥一饭千金恩(第1页)

于是,三少年跪地对月,从左依次报名:“我叫刘曼,今年16岁。我愿意认杨景为大哥,认陈玉香做妹妹,永不后悔!”杨景跪在中间,双掌合指感动地说道:“天在上,地在下,本来刘曼与陈玉香是我恩人。而今晚月圆花好人更好。杨景我愿意做大哥,一定尽我所能保护好两个妹妹!”陈玉香说:“杨景哥哥在上,刘曼姐姐在上,受小妹一拜!”三少年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月下结为金兰。那年刘曼16岁,杨景16岁,陈玉香15岁。次日,陈玉香帮母亲营业完早餐,收拾碗筷后,也就急急忙忙地向着杨景的马棚赶去集合。当陈玉香到达马棚时,只见刘曼端着一碗粥给杨景送来。杨景双手接过,手里捧着这碗粥,感触深动地说道:“古有韩信得一老妈妈一饭相赠,并有‘一饭千金’的典故。今受小妹米粥之恩情,来日我杨景有成就之日,定当涌泉相报姑娘!”三个少年一起在马棚里商量着怎样安排杨景乘船回家。280多公里的水路,这张船票需要一块大洋,还不包括五天五夜在船上的三餐米饭钱。这对于两个小女孩来讲,一块银元也是个天文数字喔!如何才能凑上这个数,摆在她们面前的只有一个办法――向父母亲讨要去。但问题又来了,该怎样向父母亲开这个口呢?理由是什么?凭什么要救济一个陌生的过路人?用什么方法,也同样使父母亲去同情一个过路人?怎样才能让父母亲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献爱心呢?首先是,刘曼,陈玉香各自回家,把储蓄罐一刀破开,把逢年过节,长辈赏的压岁钱和平时攒下的零食钱都拿出来。但是,两个人的零钱加起来也是寥寥无几,还差一大载(一个铜片换10个明钱,一块大洋换560个明钱,56个铜片换一块大洋)。两个少女又走到当铺,义无反顾地将头上的银发钗典当了。两人怀揣着几个铜板交给杨景。于是,三个小少年在马棚里蹲下数钱。还差12枚,怎么办?在当时福州省城,一碗锅边糊5个明钱,两碗卖一个铜片。那么按卖锅边糊来折算,得卖24碗。“不怕,走,去码头。”杨景说着手一挥,领着两个少女直奔台江码头去扛包。装船卸货都在台江码头,这种苦力活还是有的。但在清朝期间,曾经省会一度为了防止人口膨胀,防止外地流浪者汇集,为了稳定市区治安管理,当局海运码头有条文规定:为了解决当地剩余的劳动力,码头用的员工必须是本地人,船主税收可以减半。这样一来,船主:()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