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杨家在哪里? > 第100章 杨家少年第一次做生意(第1页)

第100章 杨家少年第一次做生意(第1页)

春暖晚灯迟,江水照月新,你的笑容就像江上灯火暖了水岸家园月。五月正是闽南好风景,农耕插秧季节,基本的农户都会购买一点好菜配饭。那么咸鱼干是首选,无论带饭到田头,还是晚餐下点小酒,都是满屋香喷喷的。所以这个季节的咸鱼干天天在涨价。天色渐晚,油轮停靠到洋口码头过夜,离杨景的家乡还要有明天大半天的行船。洋口码头是一个很特别的码头,是大力,岗下,高阳,际会,建西等乡镇的咽喉之地,农贸市场是十分的繁荣,这样管着十来万人口的大码头,人称“小福州”。洋囗也是千年古镇,五六条长街,各种各样的产品应有尽有,各种各样的商铺人山人海。洋口古镇花伞,油伞更是盛行一时,品牌走向世界。所以吸引聚集了很多福州人在此住家做生意,各路老板开着各种高中档商行,垄断了当地的半壁江山。还有别具一格的风景,那就是每到夜晚,大大小小上百只渔船也跟着停泊在码头江岸,各式各样马灯汽灯尽展风光,宛如卧江长龙,把江面点缀成蓬莱阁楼。这一片灯火通明的壮观场景,不亚于都市夜市。就在九峰山巷口上船的一位老者,彬彬有礼地向杨景打招呼:“小少爷,中午时卖了一桶虾油,其实我也会出十块大洋,这两筐咸鱼干我出十二块大洋给你买下,你意下如何?”杨景正在迟疑,生意来的太突然,太快了,他还是没有考虑好。心意是要跳到山上,给自己山场做香菇的十几户工人吃的,这批鲜鱼干新鲜,颜色鲜亮,明显要比乡镇摆摊的好得多。再说自己的价格又便宜,一定会受到工友们的称赞。这才是杨景所要的结果。这也表明一种少年纯洁阳光,那样的爱戴高帽子。老先生一直在等杨景回话,可是杨景一直没有回话。老先生着急了:“再加一块!”说明这位商人一定要买了。“先生,我有一个请求,这俩筐一共50斤,我得带两斤回家给弟弟妹妹尝尝,就按你开的,原价12块。另外两斤多少钱您扣除吧!”老先生想不到这位少年是这样的思维,为人也这么忠厚。“没事没事,就当我送两斤给你,你我相逢是缘,以后我们常常做生意。”杨景感动得连忙抱拳施礼:“那多谢老先生大量,我替弟弟妹妹谢谢您。”一种喜悦的表情,挂在杨景脸上,唇齿微起,露出小小的虎牙,甚是可爱。杨景盘算着妈妈、弟弟妹妹们有口福了,想到这些,他心里美滋滋的。咸鱼干是山里人最佳的储备菜,当然这个是有钱人吃的,穷人吃的是酸菜,萝卜干。出门几天了,明天下午就可以到家了,想到虽然大山里的茅屋很破,但是很温暖,一家人其乐融融。煤油灯下,弟弟妹妹埋头读书写字,是我杨家书香世家有望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离开洋口码头,春天的江面的清早,已是船夫、纤夫正忙时。回家的心切,回家的渴望,是每一个出门人的心情。午后,杨景看到谟武码头,那种喜悦的心情不溢言表。谟武码头,虽然只有乡镇级头衔,但这个港口是闽赣支流的货物中转点,也是个车水马龙的场所。杨景下了船,还要走七里山路才是家。那么也就是说,杨景还有一百斤食盐,一百斤洋油的货要挑上山,对于久经大山磨练出的人,两百斤担是可以承受的。杨景没有选择,他挑着担子,快步向七里之外的深山茅屋走去。扁担有声,脚步有声,挑大的人儿有吆喝声。当然这种微妙的声音只有亲人才有感应,会听得出来:“妈妈呀,您快出来听听,我大哥来了,而且是挑着担子上山的。”“妹妹,弟弟,母亲,您儿子到家了!”茅屋门口的亲人喜出望外,也可以说是欢呼雀跃。晚餐,母亲把儿子带来的咸鱼干煮了一点。杨景舍不得吃,虽然妹妹弟弟一直催促:“哥哥吃啊,这个咸鱼好吃。”杨景只是轻轻动了一下筷子,把弟弟妹妹在盘子里夹碎的放进嘴巴尝了一下。当然这些动,作为母亲是看在眼里的,她知道儿子担起这个家很难,虽然目前走出了困境,但往后生活压力依然很重,弟弟妹妹要上学,自己还没成家,这里毕竟不是杨景的故乡,很多事情都要寄人篱下,人在外面漂泊,这些都要用钱的。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虚荣心,那么也就是这一点虚荣心支撑着一个人向往的美好,追求美好。:()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