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杨家在哪里? > 第34章 潘公子话别杨太公(第1页)

第34章 潘公子话别杨太公(第1页)

时近中午,厨房伙计到书房招呼开饭了。于是,杨太公邀请潘有根就餐,由村口管茶水的杨阿伯陪同前去。席间,杨太公到储藏室里,把珍藏多年的陈酒拿出来款待客人,以示最高礼节。杨太公也是经常行路之人,见多识广,谈吐间也明白了潘有根是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潘有根是早上九点到达杨家村的,杨太公猜想他一定是在附近住宿过。因雪天路滑,马在夜间很难行走。最炫目的是,潘有根腰间插着的那面“押镖令”小旗,上面有江西省赣州市的标志,这种标志是逃不过杨太公的慧眼的。很显然,只有赣州监狱长连真彪才有这种特权,他想送此物,是为了防止潘有根路上遇到土匪而被谋财害命。当然,别小看这款小旗,它的威慑力很强,再老道的土匪看到这种小旗,也要让道,不敢惹事生非。当然,可以说潘公子这趟旅行是很顺利的,去的时候身上揣着宝山猫仔仙翁和尚的地图手迹,使他绝路逢生。杨太公的观察这些,足以证明潘有根去拜见过曾孙媳妇的阿舅连真彪了。杨太公也知道连狱长的办事能力,何况潘有根告急的被“绑架”者,还是他的亲外甥女婿,更理当全力以赴……马背上的行李袋里,有肉类食品,更能说明是舅妈赠送她外甥女、外甥孙子们的年货。潘有根是局外人,仅是李可娥的邻居而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能竭尽全力,会替人担忧,也算有善心的好人了。但杨太公又不能直说八月十五的“绑架案”,是他布下烟花炮竹八卦迷魂阵,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场苦肉计,全属杨家秘密内事,外人是很难察觉的。但不知情者,又困惑地钻牛角尖的情况下,杨太公又不能向他挑明事件的真相。那么只能尽量用些举一反三的话题,来暗示他,消除他在心里纠结成的凝雾,好让潘有根从担心转为放心。所以杨太公吩咐杨阿伯陪同进餐,由阿伯讲解一下杨家人在民间流传的形象。阿伯敬酒几杯后,对潘有根谈道:“十五岁的杨景带着母亲与弟弟妹妹们,目前住在大山的近况,我们也略知一二。他们流落他乡,以砍柴、担水为生。半年以来,在生活上过着挨饿受冻之苦,受尽了一些当地财主的轻薄与羞辱,这叫‘风雨兼程’。处于贫寒时期,遇上这样的事是正常的。因为现实的社会,就是这般残酷,这样的不平等。那么得看杨景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社会的不公平了。在他成长的路上,我相信他会慢慢地醒悟,流过眼泪的人,才会教人坚强。看穿了人间冷漠,才会领悟到凡事谁都靠不住,除非你自己有用。”杨阿伯接着说:“杨景今天穿着草鞋上山砍柴,打赤脚担水。走在冰冷的石板路上,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为了摆脱贫穷,他才会学到争气,是虎也懂得争帮。牛低头是为了吃草,人低头是为了赚钱。一个人在小的时候,最好经历些生活上的磨难,受些艰苦环境的磨练。即使迷茫过,也会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杨氏家族在北宋王朝中,由于杨家人刚直清正,不善谄媚,加之又不是皇亲国戚,所以一直处于受冷遇的境地。杨家将们为国家付出再多的鲜血和生命,其事迹在正史中,往往只有寥寥几笔。在北宋的皇城开封,至今留存有着名的皇城外两大湖:“包公湖”与“杨家湖”。现在仅存的只有陕北麟州杨家将,就是当年开封杨府和开封杨家湖的主人!当然,人民自有公论。对于杨家将,千百年来,人民一直都没有停止评说。人民的评说最为公道,因而也最具权威性。开封人有一句名言,叫‘武官好个杨姓人’。所以历史上并不显赫的杨家,在人民心中,却一直是显赫非常,形象高大。那么我们这些杨家后裔,更要懂得先人因为前仆后继的牺牲,换来的一点荣誉,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在今朝和平的安泰时代,要居安思危,要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杨家辉煌的年代已经过去,吾辈渐渐老去了,帮不上孙子们了,往后的人生路,全凭杨景,杨浩自己创造美好的家园。”潘有根想起在书房里杨太公的话,现在席上又听了阿伯的这番阐述,他终于把多日来,心头纠结的谜团,顷刻间自然地解开了。他想起在赣州时,李可娥舅妈的那段话:“绑架案不是外围人所为,而是杨氏家族内部,根源所在。这算他们杨家家事了,外人不必插手。既然我把外甥女嫁给了杨家,那就是杨家的媳妇儿。”:()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