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开局怼李世民 > 第377章 比拟泰山封禅的荣誉成吉思汗的尊称(第1页)

第377章 比拟泰山封禅的荣誉成吉思汗的尊称(第1页)

天竺开往新城的列车上。西域各部的百姓,异常兴奋,纵情高歌,好不热闹。能参加陛下亲自钦定的奥运会,一睹新城的繁华和陛下的风采。对于他们来说,必是终生难忘之事。车厢中,各族百姓呼朋唤友,载歌载舞,直到入夜。但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在火车最前头的官员专属车厢上,鸦雀无声,寂静得可怕。仿佛这场百年难遇的盛会,与他们无关一般。这些官员,来自西方各地,皆是一城或一州之执牛耳者。可如今前路未定,他们如何都高兴不起来。能镇守或治理一州之地,必是熟读史书,万中无一的人才。对于历史上,开国功臣的下场,他们心中清楚。如今,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他们这些开国功臣,已无用武之地。等待他们的,怕是万劫不复,家族尽灭的下场。毕竟,这些年在封地上的所作所为,他们心中比谁都清楚。众人心中忐忑,忧愁难免,车厢气氛极为压抑。不知是谁,终于受不住,拉起话题。“陛下此次召我等西方将领入神都参加大会,大会过后。”“我等是留京……还是……”此话一出,道出众人心中的疑惑。往常在封地一言定人生死的封疆大吏们,此时都不发一言。十分谨慎,四目相对,期待有人能为他们解惑。沉默半晌后,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从车厢前面传来。“此次陛下除了召集诸位参加大会,主要还是让诸位贤达见证陛下泰山封禅的庆典。”“诸位皆是在功德林有名有姓的功臣,怕是会同陛下封禅泰山。”“向天上的神明传达,我圣新王朝的创就盛世之功!”话音刚落,众人心中一喜,心中大石落下。齐齐将目光投向说话之人,正准备出言讨教。当看清说话之人时,众人心中又是一沉。说话之人乃是天竺都护府的当权人,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杜如晦。自从魏征鲜少过问朝政,只盯着陛下的操守。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从众多文臣之中脱颖而出。两人治理的天竺、高句丽如今繁华程度,不输神都新城。再加上,众官员对只会拍马的右丞相许敬忠不喜。两相对比,众官员愈发推崇房谋杜断二人。杜如晦更是功压房玄龄,乃是继魏征之后。圣新王朝声望最高的文臣之一,功德林中排第二的文臣。这样的功臣,当然不惧入神都。刚刚杜如晦所说,与他们没有半点参考价值。他们如今的处境,好似现在所处的列车。不知前路风光,只能不断前行,若强行跳车,只能粉身碎骨。杜如晦注意到周围投来的目光,轻咳几声,朗声开口。“诸位无需过分担忧,陛下乃是千年不出的圣明之君。”“绝不会苛待诸位有功之臣,此次陛下举办大会,意在与民同乐。”此话一出,众官员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他们皆是远离神都的将领,对神都之事只能通过新城快报得知一二。神都具体发生什么,最新的政策风声,不如杜如晦清楚。有了杜如晦的此番言论,众官员开始欣赏起车窗外的美酒。车厢中渐渐热闹起来,交头接耳,分享着各自封地的风土人情。杜如晦注意到车厢中的变化,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刚才那段话,他既是安慰他人,也是安慰自己。可当其他官员不再恐惧时,恐惧在他心中慢慢滋生。这些年,神都新城的变化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既是参与者,也是既得利益者。如今他的声望,慢慢逼近当初为陛下谋划天下,治理四方的魏征。而今的魏征,虽有一身功绩。却闲置在家,做着言官所作之事。进宫劝谏陛下,如泼妇骂街。虽不知这其中发生什么,但史书上的典故告诉他。如今他处于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地步。但他心中,对于神都皇宫那位年轻的君王,存在一丝幻想。当年与陛下初遇的场景,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只闻他的名字,便毫不犹豫,不顾门第,不问过往,重用于他。八年在天竺,从未怀疑于他,才有如今他现有的成就。实现了他身为文人的抱负,学得文武艺,报于帝王家。如此知遇之恩,就算有一日陛下刀斧加身,也无怨无悔。虽这样想着,但两行热泪,从眼眶中缓缓流下。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杜大人,此次入神都,来得匆忙,并未携带贵重之物。”“陛下待我等恩重如山,我等能为陛下做些什么。”突然的提问,将杜如晦从思绪中拉回来。细细思索过后,依旧没有半点头绪。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如今,陛下享有天下,受天下百姓供给。寻常物件,根本难以入陛下法眼。况且,此次陛下召集太过突然,他们也根本没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众人见杜如晦不语,你一句我一句,开始讨论起来。“神都朝臣,以泰山封禅取悦陛下?”“我等西方朝臣,何不效仿?”“只是可有何名头,能与泰山封禅相比。”魏征闻言,眼前一亮,看向说话之人。说话之人,正是最早归顺陛下的西域吐蕃王。“吐蕃王,言之在理。”“只是封禅泰山,乃我汉人帝王,最高的荣誉。”“其他名头,怕是难以与之相比。”话音刚落,吐蕃王旁边的一位少年突然接话。“杜大人,站在汉人的角度,确实难有与泰山封禅相比的荣誉。”“可若是站在我们西域的角度,却有一法,不亚于泰山封禅。”杜如晦看着少年年纪不大,谈吐不凡,瞬间来了兴趣。看向一旁一脸自豪的吐蕃王,笑着出口。“这位少年是?”吐蕃王看向那少年,脸中满是笑意,介绍道。“这位是我吐蕃的天才少年,如今在新城学宫就读。”“博览群书,熟知东西方各种文化和典故。”“少年人猖狂,若有不敬之处,还请杜大人海涵!”“松赞干布,还不见过杜大人?”话落,那少年朝着杜如晦躬身一礼。“学生松赞干布,见过杜大人。”或许是为官日久,杜如晦甚是爱才,更是礼贤下士。连忙扶起少年,笑着询问。“刚听你所言,似是心中已有对策,不妨说来听听。”“让在场的前辈,替你参详参详!”话音一落,在场的官员,齐声应好。十分亲切地鼓舞着少年,期待他的说辞。听着耳畔的夸赞,面对如此多的大人物。松赞干布丝毫不怯场,十分得体地朝周围拱拱手。“学生听王上说过,当初前隋立国之初。”“曾让西域诸国,入朝拜见,以表臣服。”“想必这是你们汉人所说的,万国来朝。”“学生记得,当初西域诸国,尊那前隋君王为圣人可汗。”“这个名头,可否与泰山封禅相比?”此话一出,在场众官员齐齐附和,盛赞少年的妙计。杜如晦看着周围官员的狂欢,心中虽不是很赞同。王国来朝,四夷臣服,如今对于陛下也只是锦上添花。比起泰山封禅,还是差一个档次。但转念一想,目前确实没有合适的礼物相送。对于众位官员讨好陛下的心思,也不便点破。赞成地点点头,继续询问。“不知可有合适的名头,盖过那圣人可汗,尊称陛下。”松赞干布思索片刻,一字一顿道。“传言陛下乃神仙中人,又有创就盛世之功。”“尊陛下为成吉思汗,取天赐、最为强大之意。”“不知是否妥当?”听到成吉思汗几字,杜如晦心中一震,口中喃喃。“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虽不知晓其具体的含义,但一听便很配陛下。比起什么圣人可汗,更加贴合神秘而伟大的陛下。“好尊称!本官现在便起奏表!”“稍后,诸位与本官一起,联名上表!”此话一出,车厢中瞬间一片应和之声,热闹异常。就这样,开往神都新城的列车上,一片热闹景象。一封注定留名青史的奏表,随着列车。与怀着忐忑与期待心情的官员,一同开往新城。:()开局截胡李秀宁,李世民乐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