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穿越1947的 > 6第六章(第1页)

6第六章(第1页)

点头应好后许安安跟着走进房间,还挺大的,十多平大,房间结构简单,墙上粉了黄泥搅和的水泥粉,黄橙橙的,亮堂。最里边的角落里有一个水泥砌的小炕,看着像15米的。

然后就没别的东西了,怪不得那些老知青要一起睡,这房间什么都没,想置办齐全,要花不少钱,没点家底的,真耗不起。

摸了把炕面,干净的。许安安松口气,把背的棉被、箱子、水壶、网兜什么的全放上去了。坐在炕边,敲敲大腿、后腰,还是太虚,这一路累坏了。要赶紧把锻炼身体提上日程。

坐着歇了一会后,许安安起身打开其中一个箱子装作从里边摸出一把锁、一叠文件的样子,实际是从空间里拿的,当初七七八八屯了好多东西,这下算是有用武之地了。环顾四周后许安安转身出了房间。

“秦大哥,我需要锁门吗?”许安安问在庭院中跟书记聊天的秦风。

秦风点头:“锁!待会我们要出去好久,你们东西多,以防万一。”

许安安点点头,回去把房门锁了。揣着钥匙,拿着文件走到金书记身后,安静等白云清他们。

金书记看到许安安的表现,暗暗点头,从小姑娘下车,他就一直在观察她,一鸣前些天专门跟厂里请假回来,让他这老头子多看顾一下,小姑娘瞒着家里申请下乡,虽然是为了同胞哥哥,可也太冲动了。

她家里话都递到他这来了,管吃亏,不管吃苦!老头仔细琢磨了好久,要是这小姑娘是个不好的,那就普通照顾,别把人给累坏了就成;要是是个好的,那可得好好护着,暗地多帮帮,毕竟当年王老师可是贴补过一鸣许多,现在人教授孙女到自家地盘了,得给面。

金书记琢磨得有点入神,被新来的小伙喊醒,埋头带着三个往村中心走去。

金家村的地形还是比较妙的,进村的路被两座大山挡住,显得狭窄。绕过后就能看到村子;村子建在村里田地的外围区,为了防水讯,集中在地势较高的北面,南面是一整块被河流冲出来的滩涂,特别平坦,又恰好被大山包围,形成一块狭长型的种植区,知

青院就在村子最外围的左上角,进村的道路旁,离院子五十多米的距离就是山。

许安安她们跟着书记往村中的生产队队部走去,越走越吃惊,这村子里的人也太有钱了,一眼望去全是青瓦,家家都有是青砖瓦房大院落,偶尔才见到一家泥建的房屋,但屋顶同样也盖了瓦,还有更多的都上了白灰、水泥护住房子跟院墙,乍一看特别像许安安去过的皖南农村。

何明志憋不住向书记问出了新人的疑问:“书记,怎么村里这么多砖房?”

许安安这十来天也不是白过的,每天她都在许家人出门上班后,带着写了家里地址的纸条溜出去,还带上许安安攒了十多年的零花钱整天出门坐电车、公交车绕着整个海城了解情况、听八卦,还靠着身体记忆融汇贯通了海城话。

人均居住面积极少、工资基本都维持在20块至50块之间,工资高端点的,许安安还没在公车上听人讲过,据说36块都是很牛的存在了,她是没什么感觉的,许大姐一个月有76块,还有各种福利票、补贴;许二嫂具体多少没在家里说过,许二哥挺多的,进军队8年,拼到连级,一个月80块,还有军龄补贴;加上她还是学生,除了要在假期帮忙去供应商店排队买东西,贵重点的物资家里都包办了,更别提许安安还是后世来的,几十块钱搁以后就是一顿正常午饭的花费。

至于物资那根本就是恨不得一颗针都要凭票供应,许安安的布票、点心票、手表票、收音机票、工业票全是票。

那天许安安只从商店里买到一样东西,奶油大雪糕!整个商店只有少数几样东西是不要票、不要供应本的,这个是里面卖最贵的冰棒,一毛两分,不要票,不要本,早些卖完早好,省得化了。

回过神,许安安将思绪拉回来,海城那种大城市要点物资都那么难了,金家村地处偏远,难道是自己烧的吗?

果然,许安安闪过这个念头后就听金书记笑道:“咱这地界一直是比较富

裕,有煤有铁,日子好过。”说完就到了队部,正经的白墙、青瓦。

“不过咱们村日子好也跟咱们去年自己开砖厂有关,烧出来的砖咱们村的社员能用公分抵,这不家家户户的就都盖起了砖房。”

许安安理解点头,有矿,有山,有河,生产队还自己弄厂,怪不得这个村子看起来很不错。村里的路都铺了砂石,有些人家门口还专门用黄泥砌平,连着大路,牛车能直接进家门。

队部布局跟知青院差不多,只是没像那边一样多道门,进去就是一大块空地,看着能站几百人,现在空地靠北面的围墙上搭了一块木棚,里面坐了十来个老人在那编芦苇、藤席之类的东西,好多小萝卜头在那旁边的老树下玩耍。

金书记带着许安安他们走进他的办公室,里面摆了三四张书桌,屋顶还有个灯泡挂着,书柜里装满资料。

金书记办完许安安她们几个的入户后,起身带人走去保管粮食的地方,“都好了,走,去领你们几个的粮食。”

粮仓建在中间,连着三间房打通,现在里边没什么粮食了,只留了些装粮食的大木桶,显得有些空荡。金书记指着早就准备好的粮食说:“这三袋是咱们市给新知青的贴补,30斤玉米面,你们一人一袋。另外这些是村里给你们支的一个月口粮,15斤玉米面,5斤白面30斤地瓜面。咱们村,人四劳六,吃饭看公分,你们可得加油!”

“今天你们刚到,啥都缺,等会放好粮食让秦风带你们去村里木匠家,买些必须的东西,明天再给你们放天假,养好神,后天开始上工,好好学!好好干!大后天咱们就得开始夏收了,到那时候,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牛使,可没清闲的活。”

许安安他们互相看了看,拿到粮食的喜悦都变低了,声音有些无力的向金书记道谢:“谢谢书记。我们尽力。”

金书记笑了笑,让秦风带他们三个回知青院,他老人家就不做陪了,人老了,腿脚就不好使。

出了队部,三人一路安静,秦风善解人意的没出声,他当年是大冬天到的东北,零下三十多度的冷天,坐了三天车才到这,又没公分,全跟村里预支,饿肚子的时候他还想如果是有农活

时来还更好,总比饿肚子强。等这三小的习惯了就好,农村不比城里,不用下地受罪,只要管好学习,家里天天有吃,哪能想着农村是这么苦呢。

许安安倒是老老神在,她有空间这个底气,吃食全靠空间她也能撑个四五年,压根不怕,不过以前为了躲摄像头,找借口,她倒是练出来一身的演技,像模像样的跟着一起难受。

知青院里,许安安他们把粮食都搬回来后,停在厨房门口,秦风开始解释,粮食上交定量,“当年我们刚来时,没经验,支了2个月粮食,一个月就吃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形成了一套规定,一起吃,交多少粮食,看饭量!东北这里吃的是食,咱们都是做窝窝头,一个有我手大,半斤重,菜这个不管,都是靠野菜。早上吃糊,中午、晚上一顿吃一个窝头的,一个月交30斤粮食,玉米面或者高粱面要占5斤,其他的可以是地瓜粉。一顿吃两个窝窝头的,加一倍,一个月上交60斤。再多就再加,翻倍的事。”

“做饭的是女生,砍柴、提水男生来。每人轮流做事,不过像咱们其中一位女同志蓝芳同志,她实在是学不会做饭的,就负责烧火、洗碗、洗菜、收拾厨房。你们来了后都要学着干活,开始咱们老人肯定是带你们的,不过要快些上手。这夏收啊,除了老人孩子,人人都要下地,这人一累,就没耐心了。到时候要是做不好是得受责骂的。”

“这村里发下来的粮食也不可能有像供应商店里卖得那么细,要自己在磨几道,所以还要有个人磨面,这个累是累,干一次,能磨够10天的量,毕竟咱们就一个装粮食的缸。好了,做饭、挑水砍柴、磨面,三个你们都能选。”

秦风松松喉咙,就让他们三个自己思考去了,一口气说这么多话,费嗓子,他得多喝水。

许安安把粮食

是毕竟想要磨面这个活的,原身的力气是真的大,比她以前练过的还强,出发前一天,她趁家里没人,试了试,搬装满水的水缸,一百六十多斤,能从厨房走到客厅大门口在走回去,所以推磨这活对她来说轻松,就是不知道这是怎么安排的,开口问:“秦大哥,推磨这个现在没人做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