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古代逃灾 > ix(第1页)

ix(第1页)

“哥,是阿娘!”徐籼这时也瞧见了徐娘子,兴奋得小脸红扑扑的。

他从小就对徐娘子十分依赖,像今天这样离了大半天堪称罕见。

“阿大,你也在这呀。”徐娘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一双儿女。

其实她原本没想来看大夫,只是和刘妇人一起买菜的时候,总被念叨这里的何大夫医术有多高明,还说在何家医馆看病一点都不贵,这才半推半就地过来了。

“阿娘,我们碰巧走到了这边。”宁姜随意地解释了句,顺手将徐娘子手上的菜篮子接了过来,又让徐籼去牵徐娘子的手,“怪我没有考虑周全,真是得谢谢刘婶婶心善,愿意将我阿娘带来医馆里看看脉象。”

“只是不知,这医馆有什么规矩?”

刘妇人将宁姜的一番动作看了全,心底暗叹他真是个孝顺孩子,面上笑道:“你别看这何家医馆小,在我们这穗余城可不少人知道,以前还听说那李富商想请何大夫去做他们家的府医,不过何大夫仁心,给婉拒了,才一直留在这里。”

“何大夫医术高超,医馆里没什么大规矩,就是不允许大声讲话,得注意些。”

说着,刘妇人看着宁姜像是想起了什么,瞧向徐娘子问道:“对了,你们家里没什么大户人家的忌讳吧?何大夫已经过了知非之年(50岁),要是你们还在意男女之防,得先备上一块帕子。”

徐娘子反应过来,赶紧摆手,“没什么忌讳,家里都是在乡地里刨食,哪会在意这些。”

刘妇人听了却不禁多瞧了宁姜几眼,“看你家这孩子像是读过书的人,有打算继续找个学堂吗?”

徐娘子一愣,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家里虽然是种田的,但徐二在世的时候,就想过以后一定要送孩子去学堂上学识字。

两个孩子的名字也是徐二特意花了几十个铜板,找镇里的秀才起的。

后来有次,徐糯随口问了句,“为什么村里的学堂,只可以男孩子去?我们女孩子要是想识字怎么办?”

徐二当时就记在了心里,某天从镇上买完货回来,给徐糯带了一本老旧的《三字经》。

徐娘子当时还有点责怪徐二浪费银钱,就听到徐二对徐糯这般说道:“镇里大户人家,都会专门请教习给小姐识字,爹爹没本事给阿糯请教习,不过阿糯之后出去玩的时候,留个心眼,看那些去学堂的男孩是怎么念的,爹爹以后每次出去卖货,也给阿糯问上一两个字,咱们悄悄地学,也能学会认字!”

从那以后,两父女就真的这么行动起来,一个专门等在学堂上课放学的路上偷听,一个腆着脸,拿写了字的纸,朝买吃食的童生或是掌柜问上一问。

女儿运气好,从来没出过岔子;老爹却不一样,冷言嘲讽没少受过。

徐娘子都以为徐二会就此放弃,结果当时的女儿就那么软声细语地给她爹爹指着书念字,又端着热水跟爹爹撒娇,还抱着徐籼往爹爹怀里蹭。

然后第二天,她爹徐二就又打起了精神,像只打鸣的公鸡,拿着徐娘子熬夜做的吃食和写了新字的纸走了。

就这样三四年下来,两个人还真的把《三字经》给学成了。

“婶婶高看了,家里没什么积蓄,小子能认些字,都是凭着阿爹一点点问来教导而成。现在只求安家,哪里还有功夫去学堂认字,不过以后等小籼大些,让他补了爹爹的遗憾。”

宁姜也想起了原主以前和阿爹相处的日子,只不过她神识庞大,能一心二用,便代替徐娘子回了刘妇人。

刘妇人听了这番解释,又看到徐娘子愣神,知道是触及伤心事了,赶紧转移话题,“走走走,我跟你说,这何家医馆可不缺生意,咱们赶紧去拿个号牌。”

回过神的徐娘子望了眼宁姜,被她带着温暖的眼神安抚下来。

何家医馆果然出名,一掀了帘子进去,里面便处处或站或坐了人。

虽然人多,却都十分安静,除了两位坐堂大夫的说话声,和患者的述说病症声,并没有其他多余的交谈声。

就连一位压抑不住咳嗽了几声的病人,宁姜都眼尖地瞧见那病人被一个老妇人引到后面。

“咱们运气不错,是何大夫,那旁边一位是何大夫的徒弟,医术也成,不过……”刘妇人挨着徐娘子,悄声咬耳朵。

声音小得连宁姜都听不清最后说了什么,偏偏徐娘子还领会到一般连连点头。

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徐娘子。

刘妇人熟稔地带着徐娘子过去,让宁姜牵着徐籼待在原地。

“你最近思虑过度,又兼之情绪不稳,胎儿受了些许影响,不过没什么大问题,按这个方子吃点补食,若是胃口不佳,再开点酸梅丸。且注意些,这酸梅不能多食,每日一两粒即可。”

宁姜听了何大夫的诊断,便放松了对徐娘子的关注。

她刚才瞧见那引人到医馆后面去的妇人,身影有几分眼熟,刚巧又有一个不停咳嗽的病人进来,便将注意力放到那后门帘子。

果然,一位看起来四十多的妇人掀了帘子出来,同样朝那位咳嗽的病人走去,宁姜看见她的长相,眼睛眯了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