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重生黑心莲公主番外 > 15沟壑(第1页)

15沟壑(第1页)

顾侍卫晨练的时候又误伤了自己,寻宓十分无奈。

好在公主不知道此事,寻宓便主动揽下近日守夜的差事,让顾洺好生歇息。

自从解决了过继皇嗣一事,刘棹歌的身子亦痊愈如初,也开始隔三差五的前去御书房,一是想多多陪伴皇上,二是想借此听取朝政。

从前的刘棹歌居于深宫不问世事,因她深知后宫女子不得干政,而懿成帝除却喜好作画赋诗等文雅之事,于刘棹歌心中亦是个刚正不阿尽职尽责的好皇帝,却不知道这官场中的纷繁复杂似龙潭虎穴,即便是皇上,也有被大臣、宦官暗中算计的时候,懿成帝又极容易相信身侧之人,尤其是跟随他多年的潘德福。

所以当南方水患的奏折上到京城,懿成帝看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去问潘德福,此事当如何解决。

潘德福捧着大腹便便的肚腩,微微躬身:“依老奴所见,应立即派人前去当地解决水患,建堤立坝,挡住洪水之势,安抚百姓,修复被摧毁的房屋。”

刘棹歌立于一旁,研墨侧耳倾听。

潘德福所言实乃废话,提议中的哪一句不需要银两?

果不其然,懿成帝紧蹙眉头,一拍奏折气愤道:“户部上奏说国库亏空无力解决水患是怎么一回事!?年年税收,如何亏空?”

潘德福见皇上动了怒,赶忙垂丧着脸解释道:“皇上,每年充盈国库的税收,都用来支援边疆了啊,齐将军镇守漠南城多年,轻易不回京,十万大军在边疆待命,这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们自是要花重金养着,况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是匈奴侵犯,这些保卫国土的将士们才是守护住南唐江山的关键,省不得啊。”

潘德福一席话,顿时堵的懿成帝无话可说,焦头烂额起来,他颓坐在桌案前,单手扶额,觉得潘德福说的有道理,又一时想不到要从何处挪用银钱去解决水患。

懿成帝倍感无力,沉声叹息道:“赈灾银两晚到一日,水患便不知要害死多少无辜百姓,皆是朕的疏忽。”

潘德福连忙安慰起皇上,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一旁的刘棹歌则是放下手中的墨石,抬起头来柔声道:“阿钰有一事不解,还望潘公公能够解惑。”

潘德福眯着眼笑道:“能为公主解惑是老奴的荣幸。”

刘棹歌盈盈一笑,问道:“方才说国库的银钱全数支援边疆十万大军,可据我所知,漠南城已有至少五年未曾发生过任何与匈奴兵刃交接的摩擦之事,更未引发大规模的战事,为何每年还需花如此多的银钱供养?再者南唐地域广阔,大大小小数十座城池,税收养二十万大军应亦不成问题,现下却连赈灾水患的钱都拿不出,当真没有其他原因吗?”

公主的温声细语在御书房内悠然回荡,听在潘德福耳中却让他面色顿时暗沉。

懿成帝听了这番问话,也抬起头回过味来,同样不解道:“阿钰所言极是,国库本应充盈,为何连赈灾银两都没有,钱去哪了?”

潘德福冷静应对,立即跪在地上扮着苦相,拧成八字眉道:“这老奴也不知啊,此乃治粟内史之事,老奴一心跟随皇上,即便知道的比旁人多一些,也从不敢涉政。”

见解释不清,就开始甩锅给朝臣了。

刘棹歌眸中深沉,国库的钱是怎么没的,她自然猜得到,可手中没有把柄,她便拿潘德福这个老狐狸没有办法。

懿成帝见状,挥挥手道:“你起来,跪在地上作何,朕又不是拿你出气,快去宣治粟内史前来觐见。”

潘德福爬起身,点头应下便去了。

治粟内史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官员,油得很,进到御书房后便开始哭诉国库早已入不敷出,将亏空一事全推到了远在边疆的十万大军身上,一套话说的是滴水不漏,不管皇上怎么问,反正是要钱钱没有,挨罚也没办法,还表现出一副忠心爱国的模样,甚至提议年后给百姓加重赋税来解决国难。

总之一番话听下来,便知道是潘德福已与他通过气儿,皆是油盐不进,反而让懿成帝更加内心焦灼,沉重不堪,命他将国库收支于明日早朝时呈上。

一日下来,水患之事没有得到解决,懿成帝连晚膳都没有心情吃得下。

刘棹歌见状,亲自为皇上布菜,安慰道:“父皇莫要因政事而枉顾自己的身体,多少吃一些罢。”

“困于洪水中的百姓可有一口饭吃,他们如今保命都难,朕每每想到这里,便如鲠在喉,食不下咽。”懿成帝愁绪万千,不知叹了多少气。

刘棹歌放下玉箸,思索片刻,温声道:“历朝都有此天灾地变,无可挽回之事,父皇不必太过引咎自责,况且此事……其实不难解决,阿钰有一办法。”

懿成帝闻言立即惊诧的抬眸看她,似乎不相信刘棹歌会有办法。

连一旁侍候的潘德福都眯起双眼,十分不相信,却还是出言说道:“公主殿下有何高见,不妨说出来替皇上解解忧。”

刘棹歌微微一笑,对懿成帝提议道:“父皇,京中商户繁多,有钱的商队亦是多,若是有商人愿意捐赠银钱以救济灾民修缮堤坝,而后可御赐称号和牌匾作为褒奖,商人们得到了声誉和一些地位,朝廷亦解决了水患这一难题,乃是各取所需,一举两得。父皇意下如何?”

懿成帝听闻后眼眸瞬间发亮,感到茅塞顿开,可随即潘德福便火上浇油道:“公主殿下提议虽好,可那些商人唯利是图狡诈自私,谁会自愿捐赠如此多的银钱给朝廷,恐怕难啊。”

话音落下,懿成帝的心境也如潮水般大起大落,他沉思片刻,端起桌上的碗筷,还是有丝欣慰的赞赏道:“阿钰自小聪慧,如今也能替朕解忧了,虽经验尚浅,但有阿钰在朕身侧时时陪伴,朕便宽慰许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