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宇宙风暴百科 > 第175章 离坎与日月(第1页)

第175章 离坎与日月(第1页)

魏星吃完晚饭,来到藏书馆,又研究起周易来。

探讨“与日月合其名”问题,必然涉及《坎》《离》二卦的象征。据《说卦》所记,《坎》《离》象征水火,也象征月日。从义理上说,《离》为火,又为日,日为火之司,其关联自然成理。但《坎》为水,又为月,月与水的关系却不易理解。虞翻注释《坎》卦卦辞所谓“。。。。。。水行往来,朝宗于海,不失其时,如月行天。”以设警联结水月关系,实为牵强。《淮南子,天文训》所说“月,天之使也,积阴之寒气,大者为水,水气之精为月”,这样论理而推,较前说为优,但《易》中并无此象,当属离经衍义,也难令人首肯。对此唯有从象数上寻觅,始可找到答案。陈梦雷的解说,就合乎经义。他说:“六十四卦以《乾》《坤》为首,而《坎》《离》居其中。盖《坎》《离》二卦,天地之心也,造化之本也。天一生水而二生火,《坎》藏天之阳中,受明为月。《离》丽地之阴中,含明为日。《坎》为水而间寒,《离》为火而司暑。《坎》为月面司夜,《离》为日而司昼。故先天之图、《乾》南《坤》北,后天则《离》南而《坎》北。《坎》《离》为《乾》(坤》之维体”(《周易浅述》)。这样从《乾》《坤》相交而生《坎》《离》,从《坎》《离》的天阳多少面生水火,从《坎》《离》内伏阴阳之别而分日月,再以《坎》《离》之司寒司暑,论及其为夜为昼,最终据以论证先后天图中《乾》《坤》《坎》《离》位置的相对变动,层层深入,条条成理,既可自圆其说,又不乖离周易象数之义。虽是承袭汉宋《易》家之说,但作为问题的答案,却比较允当。

但另一方面,周易六十四卦大小《象》及卦辞爻辞中表现日明之处,却多于月明之处。交辞虽有“月几望”三处:《小畜》上九《归妹》六五以及《中孚》六四,但都是强调阴须顺阳,并未涉及日月之明与照临之义。

在六十四卦经文中并无直接讲说日月之明之处。但易》象中却有,《离》卦就是。《彖》传则从《易》象中发掘此义加以引申,并结合人事发挥议论。《坎》《离》为伴侣,但《坎》卦《彖》传却只谈水谈险及处险之道,而未涉及日月之明。何以如此?也许在孔子看来,从“习坎”之水象中引出险义自然合理,而引出月明则过于穿凿吧。《离》卦的《彖》传是:“《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亭”。对这段话,王强的注释是,“丽犹着也。各得其着之宜。”简明扼要,十分恰当。古文离字为多义词,有分合二义,此处释为丽,丽即附着之义。《离》卦的卦象是上下二卦皆为《离》,一阴附着于二阳之间,象征火,火为明,两火相继,即两明相继,是为重明。重明象征高挂于天士的日月,白天日明,夜里月明,二明相继,以重明照临人间。同时,百谷草木则附着于土地而生长,万物亦皆有所附着,而各得其宜。但《离》卦卦象启示人们,不但明以继明,而且阴附于阳,阴顺乎阳。二爻为阴,其位中而且正,五爻亦得中。虽阴居阳位为不正,但《易》道中贵于正,无中不正。正因为“柔(阴爻)丽乎中正”一柔顺而居于中正之位,故而亨通。所谓重明,是说日与月在中正的正常运行中照临四方,万物赖以生长发育,天下得以文明。上下皆明,故日重明。

《离》卦一面反映日月重明的天道,一面又反映出圣人自天道悟出的“继明”治世的人道。《象》辞所谓“明两作,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即是这样。大意是:从两明相继而来的卦象中,君临天下的圣人悟出,治世之道为日月相继,明而继之以明,以明明之德惠及人间,前后皆明,是为继明

细看《离》卦卦象与《彖》〈象》辞,可以看出,所谓“夫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的涵义,大体如此

《礼记?大学》所说“在明明德”“明明德于天下”等,大约来源于此。

附带说一下,《周易大传新注》认为“有德无位为大人,即大德大才之人”,恐是误解。不但于全经中许多大人之义不合(详见前文),仅就《离》卦《彖》传来看,也很清楚,有德无位的贤者(如颜渊),自无由照临四方而化成天下。必须有其位而立乎中正者,始可言此。另外,该书又袭用来之德说,以为“《离》卦卦体,上《离》下《离》,《离》为日,是太阳今天升起,明天又升起,继续不断,永远如此。”把重明看作重日,而不取《离》为火、为明之义,且置“日月丽乎天”及“继明照四方”之明文于不顾,恐有失孔传原意。孔传原意很清楚,自然是《乾》九五大人与“日月合其德”的观念的延长。解《离》卦时应与《乾》卦前后照应,否则易陷于一偏。

日月高悬太空,照亮人间,其象犹如悬卦于天间,宇宙万有,俱在其光辉照临之下,繁荣生长。吉凶善恶,也无所隐匿。此种形象,在周易中构成《火天大有》卦。象辞说:“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孔子由此卦象中悟出,君子应如火在天上,生育万物,洞见善恶,并止恶扬善,扶阳抑阴,从而顺应上天的美命。司马光说得好:“火在天上,明之至也。至则善恶无所遗矣。善则举之,恶则抑之,上之职也,明而能健,庆赏刑威得其当,然后能并有四方,所以顺天休命也。”(《温公易说》)

天上之明,无过于日月,日月之明,犹如火在天上。从《大有》卦的象义可以体会到,“与日月合其明”者,其意义不仅上述阳阴交替,照临人间,生育化成万物,以明德治国,惠及众庶,而且善恶分明,赏罚得当,能以“明而能健”的德性,治理天下。

“明而能健”的德性多表现于赏罚。在周易《大象》中,论及断狱之卦凡四:《火雷噬嗑》《山火贲》《雷火丰》和《火山旅》,每一卦的卦体中都含有火。何以如此?显然火之态为明,光明辉眼是火的特征。断狱的基本条件是“明”,即看清案情的原貌,在“明”的基础上断案,才能断得正确,否则不明不白必成为冤假错案。故而《象》传以火喻明,以明为断狱之必的体会很有道理。治国之道不仅断狱如此,其他是非赏罚等莫不如此,如能作到明如日月与日月合其明,则国泰民安的功业,自可期其必成

魏星吃完晚饭,来到藏书馆,又研究起周易来。

探讨“与日月合其名”问题,必然涉及《坎》《离》二卦的象征。据《说卦》所记,《坎》《离》象征水火,也象征月日。从义理上说,《离》为火,又为日,日为火之司,其关联自然成理。但《坎》为水,又为月,月与水的关系却不易理解。虞翻注释《坎》卦卦辞所谓“。。。。。。水行往来,朝宗于海,不失其时,如月行天。”以设警联结水月关系,实为牵强。《淮南子,天文训》所说“月,天之使也,积阴之寒气,大者为水,水气之精为月”,这样论理而推,较前说为优,但《易》中并无此象,当属离经衍义,也难令人首肯。对此唯有从象数上寻觅,始可找到答案。陈梦雷的解说,就合乎经义。他说:“六十四卦以《乾》《坤》为首,而《坎》《离》居其中。盖《坎》《离》二卦,天地之心也,造化之本也。天一生水而二生火,《坎》藏天之阳中,受明为月。《离》丽地之阴中,含明为日。《坎》为水而间寒,《离》为火而司暑。《坎》为月面司夜,《离》为日而司昼。故先天之图、《乾》南《坤》北,后天则《离》南而《坎》北。《坎》《离》为《乾》(坤》之维体”(《周易浅述》)。这样从《乾》《坤》相交而生《坎》《离》,从《坎》《离》的天阳多少面生水火,从《坎》《离》内伏阴阳之别而分日月,再以《坎》《离》之司寒司暑,论及其为夜为昼,最终据以论证先后天图中《乾》《坤》《坎》《离》位置的相对变动,层层深入,条条成理,既可自圆其说,又不乖离周易象数之义。虽是承袭汉宋《易》家之说,但作为问题的答案,却比较允当。

但另一方面,周易六十四卦大小《象》及卦辞爻辞中表现日明之处,却多于月明之处。交辞虽有“月几望”三处:《小畜》上九《归妹》六五以及《中孚》六四,但都是强调阴须顺阳,并未涉及日月之明与照临之义。

在六十四卦经文中并无直接讲说日月之明之处。但易》象中却有,《离》卦就是。《彖》传则从《易》象中发掘此义加以引申,并结合人事发挥议论。《坎》《离》为伴侣,但《坎》卦《彖》传却只谈水谈险及处险之道,而未涉及日月之明。何以如此?也许在孔子看来,从“习坎”之水象中引出险义自然合理,而引出月明则过于穿凿吧。《离》卦的《彖》传是:“《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亭”。对这段话,王强的注释是,“丽犹着也。各得其着之宜。”简明扼要,十分恰当。古文离字为多义词,有分合二义,此处释为丽,丽即附着之义。《离》卦的卦象是上下二卦皆为《离》,一阴附着于二阳之间,象征火,火为明,两火相继,即两明相继,是为重明。重明象征高挂于天士的日月,白天日明,夜里月明,二明相继,以重明照临人间。同时,百谷草木则附着于土地而生长,万物亦皆有所附着,而各得其宜。但《离》卦卦象启示人们,不但明以继明,而且阴附于阳,阴顺乎阳。二爻为阴,其位中而且正,五爻亦得中。虽阴居阳位为不正,但《易》道中贵于正,无中不正。正因为“柔(阴爻)丽乎中正”一柔顺而居于中正之位,故而亨通。所谓重明,是说日与月在中正的正常运行中照临四方,万物赖以生长发育,天下得以文明。上下皆明,故日重明。

《离》卦一面反映日月重明的天道,一面又反映出圣人自天道悟出的“继明”治世的人道。《象》辞所谓“明两作,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即是这样。大意是:从两明相继而来的卦象中,君临天下的圣人悟出,治世之道为日月相继,明而继之以明,以明明之德惠及人间,前后皆明,是为继明

细看《离》卦卦象与《彖》〈象》辞,可以看出,所谓“夫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的涵义,大体如此

《礼记?大学》所说“在明明德”“明明德于天下”等,大约来源于此。

附带说一下,《周易大传新注》认为“有德无位为大人,即大德大才之人”,恐是误解。不但于全经中许多大人之义不合(详见前文),仅就《离》卦《彖》传来看,也很清楚,有德无位的贤者(如颜渊),自无由照临四方而化成天下。必须有其位而立乎中正者,始可言此。另外,该书又袭用来之德说,以为“《离》卦卦体,上《离》下《离》,《离》为日,是太阳今天升起,明天又升起,继续不断,永远如此。”把重明看作重日,而不取《离》为火、为明之义,且置“日月丽乎天”及“继明照四方”之明文于不顾,恐有失孔传原意。孔传原意很清楚,自然是《乾》九五大人与“日月合其德”的观念的延长。解《离》卦时应与《乾》卦前后照应,否则易陷于一偏。

日月高悬太空,照亮人间,其象犹如悬卦于天间,宇宙万有,俱在其光辉照临之下,繁荣生长。吉凶善恶,也无所隐匿。此种形象,在周易中构成《火天大有》卦。象辞说:“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孔子由此卦象中悟出,君子应如火在天上,生育万物,洞见善恶,并止恶扬善,扶阳抑阴,从而顺应上天的美命。司马光说得好:“火在天上,明之至也。至则善恶无所遗矣。善则举之,恶则抑之,上之职也,明而能健,庆赏刑威得其当,然后能并有四方,所以顺天休命也。”(《温公易说》)

天上之明,无过于日月,日月之明,犹如火在天上。从《大有》卦的象义可以体会到,“与日月合其明”者,其意义不仅上述阳阴交替,照临人间,生育化成万物,以明德治国,惠及众庶,而且善恶分明,赏罚得当,能以“明而能健”的德性,治理天下。

“明而能健”的德性多表现于赏罚。在周易《大象》中,论及断狱之卦凡四:《火雷噬嗑》《山火贲》《雷火丰》和《火山旅》,每一卦的卦体中都含有火。何以如此?显然火之态为明,光明辉眼是火的特征。断狱的基本条件是“明”,即看清案情的原貌,在“明”的基础上断案,才能断得正确,否则不明不白必成为冤假错案。故而《象》传以火喻明,以明为断狱之必的体会很有道理。治国之道不仅断狱如此,其他是非赏罚等莫不如此,如能作到明如日月与日月合其明,则国泰民安的功业,自可期其必成

魏星吃完晚饭,来到藏书馆,又研究起周易来。

探讨“与日月合其名”问题,必然涉及《坎》《离》二卦的象征。据《说卦》所记,《坎》《离》象征水火,也象征月日。从义理上说,《离》为火,又为日,日为火之司,其关联自然成理。但《坎》为水,又为月,月与水的关系却不易理解。虞翻注释《坎》卦卦辞所谓“。。。。。。水行往来,朝宗于海,不失其时,如月行天。”以设警联结水月关系,实为牵强。《淮南子,天文训》所说“月,天之使也,积阴之寒气,大者为水,水气之精为月”,这样论理而推,较前说为优,但《易》中并无此象,当属离经衍义,也难令人首肯。对此唯有从象数上寻觅,始可找到答案。陈梦雷的解说,就合乎经义。他说:“六十四卦以《乾》《坤》为首,而《坎》《离》居其中。盖《坎》《离》二卦,天地之心也,造化之本也。天一生水而二生火,《坎》藏天之阳中,受明为月。《离》丽地之阴中,含明为日。《坎》为水而间寒,《离》为火而司暑。《坎》为月面司夜,《离》为日而司昼。故先天之图、《乾》南《坤》北,后天则《离》南而《坎》北。《坎》《离》为《乾》(坤》之维体”(《周易浅述》)。这样从《乾》《坤》相交而生《坎》《离》,从《坎》《离》的天阳多少面生水火,从《坎》《离》内伏阴阳之别而分日月,再以《坎》《离》之司寒司暑,论及其为夜为昼,最终据以论证先后天图中《乾》《坤》《坎》《离》位置的相对变动,层层深入,条条成理,既可自圆其说,又不乖离周易象数之义。虽是承袭汉宋《易》家之说,但作为问题的答案,却比较允当。

但另一方面,周易六十四卦大小《象》及卦辞爻辞中表现日明之处,却多于月明之处。交辞虽有“月几望”三处:《小畜》上九《归妹》六五以及《中孚》六四,但都是强调阴须顺阳,并未涉及日月之明与照临之义。

在六十四卦经文中并无直接讲说日月之明之处。但易》象中却有,《离》卦就是。《彖》传则从《易》象中发掘此义加以引申,并结合人事发挥议论。《坎》《离》为伴侣,但《坎》卦《彖》传却只谈水谈险及处险之道,而未涉及日月之明。何以如此?也许在孔子看来,从“习坎”之水象中引出险义自然合理,而引出月明则过于穿凿吧。《离》卦的《彖》传是:“《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亭”。对这段话,王强的注释是,“丽犹着也。各得其着之宜。”简明扼要,十分恰当。古文离字为多义词,有分合二义,此处释为丽,丽即附着之义。《离》卦的卦象是上下二卦皆为《离》,一阴附着于二阳之间,象征火,火为明,两火相继,即两明相继,是为重明。重明象征高挂于天士的日月,白天日明,夜里月明,二明相继,以重明照临人间。同时,百谷草木则附着于土地而生长,万物亦皆有所附着,而各得其宜。但《离》卦卦象启示人们,不但明以继明,而且阴附于阳,阴顺乎阳。二爻为阴,其位中而且正,五爻亦得中。虽阴居阳位为不正,但《易》道中贵于正,无中不正。正因为“柔(阴爻)丽乎中正”一柔顺而居于中正之位,故而亨通。所谓重明,是说日与月在中正的正常运行中照临四方,万物赖以生长发育,天下得以文明。上下皆明,故日重明。

《离》卦一面反映日月重明的天道,一面又反映出圣人自天道悟出的“继明”治世的人道。《象》辞所谓“明两作,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即是这样。大意是:从两明相继而来的卦象中,君临天下的圣人悟出,治世之道为日月相继,明而继之以明,以明明之德惠及人间,前后皆明,是为继明

细看《离》卦卦象与《彖》〈象》辞,可以看出,所谓“夫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的涵义,大体如此

《礼记?大学》所说“在明明德”“明明德于天下”等,大约来源于此。

附带说一下,《周易大传新注》认为“有德无位为大人,即大德大才之人”,恐是误解。不但于全经中许多大人之义不合(详见前文),仅就《离》卦《彖》传来看,也很清楚,有德无位的贤者(如颜渊),自无由照临四方而化成天下。必须有其位而立乎中正者,始可言此。另外,该书又袭用来之德说,以为“《离》卦卦体,上《离》下《离》,《离》为日,是太阳今天升起,明天又升起,继续不断,永远如此。”把重明看作重日,而不取《离》为火、为明之义,且置“日月丽乎天”及“继明照四方”之明文于不顾,恐有失孔传原意。孔传原意很清楚,自然是《乾》九五大人与“日月合其德”的观念的延长。解《离》卦时应与《乾》卦前后照应,否则易陷于一偏。

日月高悬太空,照亮人间,其象犹如悬卦于天间,宇宙万有,俱在其光辉照临之下,繁荣生长。吉凶善恶,也无所隐匿。此种形象,在周易中构成《火天大有》卦。象辞说:“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孔子由此卦象中悟出,君子应如火在天上,生育万物,洞见善恶,并止恶扬善,扶阳抑阴,从而顺应上天的美命。司马光说得好:“火在天上,明之至也。至则善恶无所遗矣。善则举之,恶则抑之,上之职也,明而能健,庆赏刑威得其当,然后能并有四方,所以顺天休命也。”(《温公易说》)

天上之明,无过于日月,日月之明,犹如火在天上。从《大有》卦的象义可以体会到,“与日月合其明”者,其意义不仅上述阳阴交替,照临人间,生育化成万物,以明德治国,惠及众庶,而且善恶分明,赏罚得当,能以“明而能健”的德性,治理天下。

“明而能健”的德性多表现于赏罚。在周易《大象》中,论及断狱之卦凡四:《火雷噬嗑》《山火贲》《雷火丰》和《火山旅》,每一卦的卦体中都含有火。何以如此?显然火之态为明,光明辉眼是火的特征。断狱的基本条件是“明”,即看清案情的原貌,在“明”的基础上断案,才能断得正确,否则不明不白必成为冤假错案。故而《象》传以火喻明,以明为断狱之必的体会很有道理。治国之道不仅断狱如此,其他是非赏罚等莫不如此,如能作到明如日月与日月合其明,则国泰民安的功业,自可期其必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