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小人通天在线阅读 > 87泼墨仙人(第1页)

87泼墨仙人(第1页)

蔡述之母三公主的去世,乃是朝野内一件大事。圣上钦定三公主谥号“宣”,并命与蔡文献公合葬。皇帝还下旨辍朝二日,亲自在禁苑内设祭。然而本朝的天子是常年不上朝,终日爱祭祀的,所以满朝都没觉出有何异样。只那蔡述家每逢做七,显贵云集,排场豪华,比起年前沈明家那场梅花盛会,真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韧作为内阁中书,自然头一批就上蔡府去了。完了礼数,他不得不赶回宫中监工。

顺风耳为娱百姓,每过七日便出一期号外。特刊登出席的大小官绅名字,再画上贵人们举哀之各色形状,更兼描绘名流素服花样百出。号外上的消息说是因为蔡家尚没有主妇,蔡姑老太又上了年纪。所以大公主义不容辞,过府代为接见吊唁的女眷。又说蔡家门户单薄,多亏冯伦等众驸马上门去帮助应酬,才能应付周道。

谭香苏密母子无聊,在家翻看三嫂买来的顺风耳。谭香看到报上简笔勾勒的嘉宾唐王,白衣玄边,眼窝深眍,憨态可掬,忍不住说:“这哪画得像你大白叔叔?实在像个胖狸子。”

苏密嗯嗯着抢过顺风耳来。他面前放着三个小碟。一碟榛仁,一碟干枣,还有一个碟子盛得都是他挑出来“品相不好”的小食。谭香叹息,把那碟儿子不要的捡来全吃了。苏密瞅了半天,才说:“找到爹名字了!他不是在宫里当官吗?怎把他放在犄角旮旯里?”

谭香咽着枣说:“能上边缝不错了!多少大人物啊。京城大人物不值钱,比牛毛多!哪像我们老家,一个县官就前呼后拥,威风极了!”

苏密又看:“哎呦,把咱爹字都写错了。他不是墨水的墨么?怎么变成带心的默”

谭香擦着手:“上门的人太多,顺风耳大概装在旁门,当然搞不清楚了。”

苏密摇头啧啧:“看来,咱爹还是个虾兵蟹将。大白叔和蔡阁老的名字,有谁敢写错啦?”

谭香拍了下他肩膀,不以为然道:“小东西!你算是识得几个人字了,胡渣渣什么呀?你爹自己不计较,要你来计较?”

苏韧翻了翻眼皮:“你怎么知道我

爹不计较啊?”

谭香语塞,佯装要打。苏密嘿嘿,随手丢下顺风耳,出门喊顺子,命她为他泡杯玫瑰露来。

他一走,谭香耳根子清静,心思也活动。她知道苏韧是去尽过了人情。但既然大公主在那府里坐镇,自己是否也应该去表示一点呢?她与蔡府往来几番,算有渊源。最要紧处,是蔡述不仅是苏韧的上司,更是苏甜的养父。如果自己去蔡府吊唁的话,兴许蔡述看在大公主面子上,能让她们母女见上一面?她越想越合情合理,决定在七七之前去蔡府一趟。

她觉得:苏韧说穿了,是个面薄的人,所以这个打算,还是先不要告诉他为妙。因此她趁着在家闲暇,打造了一整套缩微的木头明器。妆台凭几,琴案卧榻,最大不过半个巴掌,可是累积成一套装入匣子,也甚可观精致。三公主的七七之前,谭香完工。她写了一个最简单的帖子,只有“节哀”二字,落款写得却是苏韧,再是谭香,她想了想,补了“敬上”二字。

她叹了口气,想既然是当明器送人,自然是要预备在七七被烧掉的。可这些玩意,真比市面上纸糊的好看多了。只希望将来小蚌壳的娘在冥府里,也能用得舒心。

苏韧开春后为公事所累,吃饭睡觉都不得安稳,可他回到家里,还强打精神与谭香娘儿俩有说有笑。谭香总是笑脸相迎,不让他为家里多操一份心。

她又拦着苏密,不许小家伙多缠他爹。

一天,苏韧回家格外早。谭香便撺掇他趁机洗发。洗完了,她帮着三嫂收拾了屋子,再出来,见苏韧正在庭中柳树下坐着出神。他眸子灼灼,似笑非笑。

谭香忍不住逗他道:“相公莫不是害了相思病吧?”

苏韧回神,玩笑道:“老婆在眼前,最不用相思。”

谭香靠着他道:“想什么?”

苏韧老实讲:“想蔡述。他家七七快过了吧……”

谭香马上说:“是啊,他不定伤心成如何呢。哎,也是可怜人!”

苏韧笑了,轻声道:“三公主此时才去世,享尽了哀荣。可我俩的妈早就没了,又有谁在乎?咱们可怜别人,谁来可怜咱们?”

谭香盘腿,把脸靠在他的膝盖,低头说:“阿墨,我有

你,你有我。咱们不要人来可怜。他是个孤单人,哪怕再有权有势,没了亲妈,到底是可怜的。”

苏韧没有言语,闭上了眼。他的膝上,隔着衣服,都能感觉到阿香的气息。

帝京五月,皇城烟柳。柳条烟穗,拂过头面。千丝万缕,都是旧年时光。

不知为何,苏韧忽然想起小时候,苏先生在私塾里教他念的两句《柳枝词》。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

苏韧自幼处于凄苦之境,因此不爱感伤。即便他偶然感伤,也划过皮毛,伤不到心神。

近来他虽然累,但也颇有乐趣。这对别人是不足道的,不过他确实自得其乐。

他发觉:做一个事情,面对各种人,好比是画一幅泼墨图。全是黑色,有深浓浅淡之分。所不同的,是他这个“画匠”自己才知道的“度”。多一分太浮,少一分太假。

苏韧早上入宫,便走到工地上巡视。离万寿节不过半年,因此大家夜以继日,都在抢工。苏韧是个年轻人,并不懂行,也没资历。所以对工地上的官吏工匠,他不能挑刺,也不可摆谱。唯有在大伙的近旁时时出没,占个“苦劳”,才能服众。

他已放弃了自家带素食,在工地上的餐食俱与众人相同。营造本是费力活儿,膳房准备得全是大鱼大肉。苏韧为表示同甘共苦,到喝水时,他就在泥瓦匠行列里拿个水瓢喝一勺;到吃饭时,他在木匠堆里捧个食盆,猫腰吃着,静听师傅们谈论技艺之事。他内阁中书能这样“近”,工匠们是不能不服气的。

开春后,官吏们轮流值守夜间工地。苏韧仗着家离紫禁城不远,常常夜间再进一趟宫,出没于工棚,只差没带铺盖卷赖在这片地上了。因此,官吏们跟着他虽然辛苦,正因他这份“近”,不好有所疏忽,连做梦都不敢有怨言,只怕被他听了去。

这日,苏韧正坐在一群人里,不顾油腻津津有味吃着午餐,却听手下吏员报告,内阁中书徐隐求见。苏韧多日未与徐隐交应,听得他来,少不得尽快吃完,小跑来到了监工的工棚。

到了帐篷口,苏韧朝内一瞥。只见那位颇有才名的中书正襟危坐,依然面色萎黄,身材佝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