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穿成摄政王的替身男妻第27章 > 109 北伐(第1页)

109 北伐(第1页)

北伐

永庆帝在位时南北一战,周昭宁大败北梁,封离在那一战中斩杀北梁吴王赫连重锦,北梁统帅阿尔哈图则死在周昭宁刀下,大军败走穆娄关。那一战北梁元气大伤,换来了之后数年南北两国边境安稳。

然,北梁虎狼之心,受此重创绝不会善罢甘休。北梁国君残暴,建国以来,北梁贵族便没有停止过对汉人的欺压奴役,以致民不聊生。北梁贪图南禹的土地、人口、财产,稍稍恢复元气便不断南下袭扰劫掠,与南禹守军的冲突愈发剧烈。

建武帝封离在燕王周昭宁的辅佐下励精图治,洗新宿弊,以强兵富民,兴太平盛世。建武九年,这位中兴之君提北伐梁国,南北一统之议。朝中虽有反对之声,但其力排众议,在燕王的支持下议定了北伐之策。

北梁骑兵剽悍,在地势平坦的北方尤具优势,其建国已有近百年,重压之下对国境内的掌控极为强势。南禹自太祖往后,再无北伐历史,为夺回失地而战,已是历代南禹帝王勇猛之举。至于那灭梁国,统南北,收复汉人江山的雄心壮志,失之久矣。

若他能打下梁都,驱逐赫连氏,便是立下不世之功,可称千古一帝。

封离并没有想这么多,他心中装着的,仍是原身在梁国为质的所见所闻,是赫连重锦在禹都残害的那个歌女青菱,是梁军南下,屠灭的那座城池望城,是死在梁军弯刀之下的大禹男儿。

建武九年春,经过九年筹备的南北之战,终于彻底拉开序幕。大禹兵分两路,北上伐梁。陆路大军由建武帝封离御驾亲征,另调集颍州、泉州水师组建水路大军,由燕王周昭宁统领,沿海路北上,袭取直沽,攻打梁都。

朝中诸事交由皇太弟监国,皇太后辅政。皇太弟封尧年十六,听政已有四年,办过的大小政事无数。经过数年磨砺,其心性肖似建武帝,手段却更像燕王,可说是集二人华彩于一身,早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日。

大军开拔前夜,皇帝寝宫之中一室春意,临别在即,只见含情凝睇,劲风折柳。云收雨霁时已是深夜,青年帝王骑在燕王腰间,墨发落在他胸膛。这几年燕王蓄了短须,愈发威仪深重,他明明居下仰视,却半点不落下风。

燕王扶着皇帝的腰坐起身来,两人胸膛相贴,亲密无间。

“明日一别,恐怕要梁都再聚……”他低声说,那目光缱绻,看向他的眷侣。

封离一笑,浅浅吻他唇角:“那就明年开春,我说了,十年下梁都。”

“一言为定。”

两人相视,俱无彷徨。

翌日,大禹两大政治核心离京远征,皇太后和皇太弟领群臣相送,在城郊长亭共饮,预祝大军凯旋,旗开得胜。

少年储君身形高挑,面容俊朗,亲手奉上酒盏。封离接过,接下的是他的祝愿,回馈的是一份托付。兄弟十年默契,已无需多言,尽在这一杯酒里。

那日春光大好,明媚无边,两路大军在京郊分别时,百鸟欢唱犹如祝歌。

战马交颈,封离朗声道:“盼君凯旋!”

犹记十年前,封离匆匆送周昭宁出征,分别时说的也是这一句。周昭宁当时回他:“等我回来。”

如今二人奔赴不同战场,周昭宁便答他:“梁都静候。”

一勒缰绳,两人最后对视一眼,决然背向而去。

他们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也做着久战的准备,分别前便已将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压进心底,只想着全军将士、举国百姓。

大战初期,两路大军皆僵持不下,陆路遭到了梁军激烈的抵抗,水路在十年前遭遇奇袭之后,两国也大大加强了防守。可即便僵持,仍能清楚地看到禹军的强势。

在封离连下北梁两城之后,大战迎来了第一次大转机。当时梁军损兵折将,为抵抗禹军,就近强征男丁入伍。梁国的汉人被压迫奴役已久,他们向往南禹的富庶太平,对禹军北伐喜闻乐见,哪里愿意去从军与禹军对峙。

他们不愿,梁军的将领岂会坐视,将不从者当场斩杀,杀落数百人头,就此激起民变。以事发的新永县为中心,梁国汉人组建义军,反抗北梁贵族暴政,史称新永之变。

这股义军有意投效禹军,主动与禹军配合,大破梁军。禹军攻占新永县后,将义军收编安置,令梁国上下哗然。梁皇担忧其余州县效仿,下旨加大对汉人的管控。

这道旨意到了各地贵族手中,便成了进一步盘剥汉人的利器,借机杀害汉人取乐、夺人财产妻女之事屡屡发生,令梁国内部矛盾更加激化。

而建武帝的大军,如乘风而起,所到之处皆有汉人百姓、义军相帮,秋收未至,已逼近梁都。

初雪降下前,大禹水陆两军提前会合,围困梁都。

整整八个月的时间,封离没能见到周昭宁一面。大战之中忙碌,还不觉得如何,直到在梁都城外见到了人,才觉相思入骨。

“周昭宁!”两军会师时,封离亲自去营门外迎接,他骑在马上,跑得比所有将士都快。直奔到周昭宁面前,看到那刻骨入髓的面庞,他才稍稍平静。

周昭宁瘦了,也黑了些许,可见劳累。他脸上带着一道伤,从战场上带回来的刀锋之气还未消散,直拨封离心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