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宣帝宠妻实录作者经殿 > 重拾出海(第1页)

重拾出海(第1页)

朱高炽庙号定为仁宗,谥号内有德文、钦武、孝昭等美字,葬于献陵。在朱瞻基的主持下,仁宗死后哀荣,一切都严格按照规矩办理,除了殉葬。

——在司礼监按照规矩清点殉葬人数之前,今上忽然拿出一道遗诏,说从此废除后宫殉葬,这是先帝的意思。

几位顾命大臣与太后面面相觑:先帝什么时候写的遗诏,他们怎么不知道?

而且尽管先帝以仁厚出名,废除殉葬的确像是他能做出来的事,但他为什么不直接在去世前发布圣旨,而要偷偷把遗诏塞给朱瞻基?

再者,当时朱瞻基还是太子,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他是怎么把手伸到京城来拿到遗诏的?

朱瞻基的说法漏洞百出,便是稍知一点规矩的礼部新人也看得出来,他纯粹在拿朝臣当傻子哄。

但在杨荣的带领下,几乎没人敢指出不对劲,由着朱瞻基奉仁宗遗诏,把本该随入献陵的百八十位无子妃嫔统统升为了太妃。

只有五朝老臣、德高望重的大学士蹇义,仗着对先帝保卫有功,以及与朱瞻基交情深厚,自请入宫说了几句。

“圣上有先帝之风,宅心仁厚,本是好事。”他极力睁大眼睛说道,眼尾周围的皱纹被撑开一些,由于年老体衰,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显得费力,呼吸声十分粗重。

朱瞻基专门为他叫来七八盘易克化的松软糕点,他谢过恩,就着茶水吃了两块,继续道:

“但对于种种祖训,陛下还是有敬重之心的好……天下大事,并非儿戏,朝中若只有一种声音,也于国无益啊。”

他曾任东宫詹事,也是给朱瞻基讲过课的,教训他天经地义,因此说的话不那么委婉动听。

朱瞻基耐心听他把话讲完,虚心道:“废除祖训之事仅此一件,朕今后必谨言慎行,不负宜之先生一片苦心。”

蹇义离开时,他还派了最新的减震马车随行,生怕他在宫内出个三长两短。

他的背影远去后,晴雯从乾清宫后殿闪身出来,往嘴里扔了块芙蓉花糕,说道:“蹇学士确实是苦心,你要听他的吗?”

“蹇宜之德高望重,他说的话,朕不听也得听。”朱瞻基说,语调一转:“他虽上了年纪,但才华不减。朕准备调他去修《仁宗实录》。”

那不就是清闲的文职?他就是嫌弃蹇义虽然一片苦心,但为人过于谨慎守成,不想叫这尊大佛在身边呆着了。

晴雯摇摇头,一把拦住想要跑到朱瞻基身旁的小祁钰:“父皇忙着呢,先跟母后吃糕点去,等会再去他那边捣乱。”

正式做了皇帝以后,朱瞻基陪伴小祁钰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少。

哪怕他一有空就去坤宁宫,处理奏折时也破例准许晴雯带小祁钰来寝殿玩耍,多数时候朱祁钰还是由晴雯带着,连他的书桌都不能靠近。

眼下见朱祁钰呐呐地停住脚步,他心头不由一软,左右殿前也无人,索性站起身走过来,把朱祁钰抱进怀里。

“喜欢刚才那位宜之先生吗?”他问。

朱祁钰靠在他怀里点点头。蹇义常年被书卷气浸透,为人温和,看上去就是个慈祥的老头,他不排斥这种儒者。

“那父皇让他给你讲课,好不好?”朱瞻基说,“让徐家那小子陪同你一起上课。”

蹇义虽然有些死板,但才学是一等一的高,若光叫他修书确实有些埋没人才。还有,若是他前脚规劝自己广开言路,后脚就被调出权力中枢,朝野难免要议论他朱瞻基不能容人。

叫他仍旧任东宫府詹事,同时修书作为副业,那就既可以昭示朱瞻基对他看重,又能分散他的精力。

另外这样一来,朱祁钰就能有自己的功课做,也不用成日眼巴巴地呆在乾清宫与坤宁宫,像是一只恨不得夺取爹娘全部注意力的小狸奴。

朱祁钰还没到跟父亲一样想这么多的时候,他只是凭着自己朴素的喜好,很快做出选择:“好啊!我喜欢听这位先生讲话,他说话好像皇爷爷。”

蹇义正是与朱高炽完全合拍的臣子。连杨士奇都有同朱高炽意见不同的时候,但蹇义……从休养生息、省钱迁都、节流禁海,到安南撤军、坚持祖制,都打心底里同朱高炽坚定统一战线。

小祁钰的感觉还算敏锐,朱瞻基想,回到桌前,满意地投喂了一块奶香浓郁的糯米甜糕给他。

-

宣德元年,朝廷六部所在不称行在,京城仍称京师。

结合蹇义的去向,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朱瞻基的许多主张都与朱高炽不尽相同,其风格反倒更像祖父朱棣。

因此迁都之议再无人提,连阁臣们日常的劝谏也很克制。

登基初期,朱瞻基与阁臣们就这样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直到安南撤军的进程报告摆在案头,朝臣们纷纷保持沉默,朝朱瞻基投来探究的目光。

安南,又是安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