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功过汉武帝百度 > 喋血长安 太子刘据兵变始末(第1页)

喋血长安 太子刘据兵变始末(第1页)

喋血长安:太子刘据兵变始末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初七,太子刘据开始行动。他派人伪装成皇帝使节,前去逮捕江充等人。负责协助江充的大臣韩说怀疑有诈,不肯听命。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太子的手下旋即将韩说砍杀,并把江充抓到了太子面前。

刘据亲自持刀上前,指着江充怒骂道:“赵虏!前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你这个赵国浑蛋,之前祸乱赵王父子还不够,现在还要来祸乱我们父子!”

说完,刘据就一刀砍下了江充的脑袋。

这个阴险狠毒的酷吏,在太子发动兵变的第一时间就死了,死得如此干脆,甚至让人都觉得有点儿遗憾。像这种为了陷害太子一人而不惜兴起大狱,令数万无辜百姓惨死的罪大恶极之人,就应该活着被审判,然后被处以极刑——因为不如此,正义就得不到合理的伸张,被他害死的那些人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解决完江充,刘据又命人把那些为虎作伥的胡人巫师押到上林苑,随即一把火就让他们灰飞烟灭了。

当天夜里,刘据命太子舍人持节进入长乐宫,来到长秋殿前,向皇后卫子夫禀报了眼下的事态。在征得皇后同意后,刘据征调了宫中马厩的骑兵队,以及长乐宫的侍卫队,并打开军械库,分发武器,然后告谕文武百官,宣称江

充谋反,他奉命平乱。

文武百官都不是傻子。他们当然知道,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太子背着皇帝干的。所以,大多数朝臣都不愿站在太子这边。

长安城就此陷入混乱,人人都在传言太子造反了!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说“造反”肯定不准确,但兵变却是可以坐实的。不管引发这场兵变的原因是什么,也不管太子之前受了多少委屈、如何迫不得已,到了这一刻,太子刘据都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跟父皇刘彻兵戎相见。

在一片混乱中,宦官苏文侥幸逃脱,旋即直奔甘泉宫,去向武帝告状,声称太子起兵造反。此时的武帝刘彻仍然保有一定程度的清醒,对太子也并未完全丧失信任。他说:“太子被调查,必然会恐惧,且对江充等人感到愤怒,才激发了这场变故。”

随后,武帝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派出使者去传召太子,命他前来甘泉宫。

如果不出意外,太子顺利前来,父子当面把事情说开,澄清所有误会,也许这场变故会就此平息,而太子刘据也可以逃过这场劫难。

然而,意外终究还是出现了。

武帝派去的这名使者,就在这重大的历史关头,由于心生胆怯,怕去了长安会被太子宰了,所以走到半路便掉头折返,然后向武帝扯了个弥天大谎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武帝听到使

者如此回报,其愤怒的程度可想而知——后面局势如何发展也就不难预料了。

就是这个胆小鬼的无耻谎言,最终造成了刘彻、刘据父子的反目成仇和刀兵相见。

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就被这么一个连名字都没记载的小人物决定了。从宏观角度看历史,似乎一切都是必然,凡事都有前因后果的逻辑脉络可循;可当我们从细节处看历史,却不得不承认,历史总是充满了各种偶然——有时候,某种细微的偶然性往往能够影响乃至决定历史的走向。

就在太子刘据发动兵变之际,时任丞相的刘屈氂竟然吓得不知所措。他既没有与太子交涉、平息事态,也没有组织力量应对,而是拔腿就跑,连丞相印信都丢在家里顾不上拿。

跑到安全地方后,刘屈氂才派手下的长史去甘泉宫向武帝禀报。

武帝问:“丞相做了什么?”

长史答:“丞相封锁消息,未敢轻易发兵。”

武帝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怒吼道:“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还封锁什么消息?丞相现在要做的,就是像周公那样诛杀管、蔡!”

周成王年幼时,其叔父周公旦辅政,下面的管国、蔡国两个诸侯(都是他弟弟)发动叛乱。周公出兵平叛,诛杀了二人。

丞相刘屈氂本身是宗室成员,论辈分跟太子刘据算是兄弟(祖父都是景帝刘启,刘屈氂是武帝异母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

所以,武帝这么说,意思很明确,就是别再顾及什么兄弟亲情了,当务之急就是平定叛乱,诛杀太子。

随后,武帝正式下诏给刘屈氂,做了非常具体的作战部署。他在诏书中说:“凡捕杀造反者,皆有重赏。用牛车堵塞道路,不要短兵相接,免得伤亡太大。坚闭城门,不让一个叛乱者漏网!”

与此同时,太子刘据也还在尽力争取百官的支持。他发布告示说:“皇上在甘泉宫卧病不起,恐怕会生变故,所以奸臣趁机作乱。”

可这种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听他的了。即使是之前依附他的那些“太子党”,出于趋吉避凶的本能,此刻基本上也都是明哲保身,作壁上观。

稍后,武帝刘彻从甘泉宫匆匆赶回,入住长安西面的建章宫;然后下诏征调三辅地区各部队入京,并将京畿范围内所有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和将领,全部交由刘屈氂节制。

皇帝摆开了四面合围的阵势,而太子这边的兵力则明显薄弱。刘据只能再次矫诏,赦免了长安各级官府在押的所有囚犯,命石德与门客张光分别率领;同时,又派人出城,试图征调驻扎在长水(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北)和宣曲(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的两支胡人骑兵。

然而,这么重要的武装力量,武帝是不可能让太子据为己有的。他派出侍郎马通,抢在太子之前赶到了胡骑驻地,通知他们:“太子的调

兵符节是假的,不可听命。”然后,马通捕杀了太子派去的人,并率领这两支胡骑开进了长安城。

在皇帝与太子对峙的关头,长安城中还有一支举足轻重的军队,它最终站在谁那边,很可能就决定了谁是这场生死博弈的胜利者。

这支军队就是京师的两大禁卫军之一,因驻扎在长安城北部,故名北军。此时北军的指挥官,名叫任安,就是司马迁的千古名作《报任安书》中的那位友人。

太子刘据捷足先登,亲自乘车来到北军的军营外,出示了调兵符节,命任安听从调遣。任安恭恭敬敬地拜受了符节,接着以勘验符节为由回了军营。刘据在外面左等右等,最后等到的却是军营大门朝着他訇然关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