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功过汉武帝百度 > 汉匈博弈 从文斗到武斗(第1页)

汉匈博弈 从文斗到武斗(第1页)

汉匈博弈:从文斗到武斗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的秋天,可谓大汉帝国的“多事之秋”。就在李广利西征大宛遭遇惨败的同时,另一支由猛将赵破奴率领的精锐骑兵也在漠北折戟沉沙,整支部队两万多人成建制地投降了匈奴。

这是大汉帝国自元狩四年漠北大捷、霍去病“封狼居胥”后,在对匈战场上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也是整个武帝一朝对匈战争中最难堪的一次失败。

要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有必要回顾一下漠北大捷以来,汉朝与匈奴这些年间在总体上的博弈态势。

早在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即匈奴在漠北大决战遭遇重创的五年后,伊稚斜单于就死了,其子乌维继位。

乌维单于上位前后的十多年间,是匈奴的战略收缩期和休整期。一方面,匈奴在漠北惨败后元气大伤,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另一方面,乌维继位后,也需要一段时间巩固个人权力。因此,这一时期的匈奴根本不敢也无暇再入寇汉朝,双方基本上相安无事。

汉朝利用这个战略机遇期,通过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始执行“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逐步展开对西域的经略。十来年间,乌孙、大宛、月氏、大夏等西域国家纷纷与汉朝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的外交活动日益频繁,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

当然,匈

奴绝不会轻易退出西域。虽然被汉朝重创,但其地理位置比汉朝更靠近西域,拥有近水楼台的地缘战略优势,所以对诸多西域国家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这些被夹在汉、匈之间的西域诸国,通常都采取两边不得罪的骑墙态度。差别只在于偏倚的程度——有些离匈奴较远的,会更倾向于汉朝,如乌孙;有些距离较近的,则仍偏向于匈奴,如车师、楼兰。

司马光就称:“然西域以近匈奴,常畏匈奴使,待之过于汉使焉。”(《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越靠近匈奴的西域小国,对匈奴的使节越是畏惧、恭顺,而对待汉朝使节的态度就差了很多。匈奴遂利用这种威势,迫使某些小国拦截并击杀汉朝使团,破坏汉朝对西域的经略。

甘当匈奴马前卒的,主要就是车师(今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和楼兰(今新疆自治区若羌县)。这两个小国都位于玉门关外,一北一南扼守着汉朝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遂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当起了车匪路霸,多次截杀汉使,属于典型的为虎作伥。

对此,武帝刘彻当然不能忍。

看来,要想经略西域,只能是外交和军事手段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元封三年,武帝命多次参与对匈作战的猛将赵破奴,率部征讨车师和楼兰。

对付这样的弹丸小国,自然无须兴师动众。赵破奴只率轻骑七百余人,便一举

击破楼兰,生擒了楼兰王;继而又北上大破车师,轻而易举地拔掉了西域路上的这两枚钉子。班师回朝后,赵破奴立刻被武帝封为浞野侯。

为了防止匈奴人报复,重新染指河西走廊,武帝旋即下令,于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至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一线(相当于在整条河西走廊上),修建了无数的碉堡和亭障,以保障这条黄金通道的安全。

两个“小弟”瞬间被灭,匈奴这个做大哥的当然很没面子。要是放在以往,匈奴一定会大举兴兵入寇。可今时非同往日,不管心里再怎么不爽,乌维单于也只能忍了。

自继位以来,乌维在对汉战略上只能采取守势,尽量不与汉朝发生正面冲突,以便用时间换空间。因此,这一阶段的汉匈博弈,主要就集中在了外交层面。

为了迷惑汉朝,乌维单于曾多次派遣使节,“好辞甘言”请求和亲。武帝刘彻当然不会轻信匈奴人的甜言蜜语;但现阶段与匈奴至少维持表面和平,也符合汉朝的战略需要——毕竟这些年来,尽管北线无战事,可汉朝在南面、西南、东面却从未停止征战,所以也有先稳住匈奴的必要。

就这样,汉匈双方出于同样的目的,开始在外交上打起了太极推手。

有来无往非礼也。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武帝派遣北地人王乌出使匈奴——表面上说是磋商和亲事宜,

目的则是刺探匈奴虚实。

王乌这个人八面玲珑。他到了匈奴后,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就刻意换上匈奴人的服饰,遵从他们的各种习俗;还把使臣节杖弃置一旁,天天在大帐中跟乌维单于谈天说地、喝酒吃肉。乌维由此对王乌大生好感,便借着酒劲儿吹牛,说愿意将匈奴太子送到汉朝去当人质。

如果乌维真的这么做,那么王乌身为使节,显然是超额完成了任务。王乌很高兴,马上回朝向武帝做了禀报。

武帝很怀疑此言的真实性,就又派了另一个使节杨信,继续去跟匈奴谈,问他们什么时候把太子送来。

不知是刘彻有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总之这个杨信的性格恰好跟王乌相反,是那种严肃刻板型的。所以,他到了匈奴后,言行举止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显得十分高冷。乌维单于这就很不爽了,便对杨信说:“按照以前的惯例,汉朝把翁主(亲王之女)嫁过来,嫁妆都极其丰厚,这才算是真的和亲,所以我们也不会去侵扰汉朝。可今天你们的要求恰恰相反,是让我们把太子送去当人质——那我们能得到什么呢?”

这就叫出尔反尔,食言而肥。

当然了,所谓博弈,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哪有可能真的言出必行?

杨信如实回报。武帝刘彻也很好玩儿,就又命王乌再去一趟。这就明显是跟匈奴人打太极了。乌维一看老朋友王

乌来了,再度信口开河,说:“我打算亲自前往长安,面见大汉天子,与他约为兄弟。”

王乌喜出望外,赶紧回报。

据《史记·匈奴列传》称,汉朝随后便在长安修建了一座官邸,说是专门为了接待单于之用:“汉为单于筑邸于长安。”乍一看,貌似武帝刘彻上了乌维单于的当,真的以为人家会来跟他约为兄弟,所以就很热情地帮他盖了房子。可实际上,往深了一想,这也就是做做表面功夫罢了,仍然只是武帝的一种博弈手段。

如前文所言,武帝这些年一直在大兴土木,盖的“高楼大厦”和豪华宫殿多了去了,建一座所谓的“单于邸”,相比之下完全是九牛一毛,谈不上花什么钱。所以,武帝此举其实是在倒逼乌维——你说要来见我,我就特地为你盖了一座官邸,我们汉朝很够意思吧?接下来就看你的表现了。

乌维被武帝这么一逼,就没什么招了,便开始耍赖,说:“除非汉朝把最尊贵的官员派来,否则我不跟他说实话。”言下之意,就是怪汉朝之前派去的使节王乌、杨信都只是小官,不够尊重匈奴。

说完这话,乌维就派了一个使节前来,声称是他们匈奴最尊贵的官员,大有要求汉朝派遣对等高官的意思。可事实上,此人在匈奴到底是什么级别,鬼才知道!还不都是他们一张嘴自说自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