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功过汉武帝百度 > 霍去病登场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1页)

霍去病登场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1页)

霍去病登场:自古英雄出少年

汉军此次大举北征,总兵力约有十万人,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找到匈奴单于伊稚斜的主力,与之决战。

然而,狡黠多智的伊稚斜是不会让汉军的战略目的轻易达成的。

匈奴军队的优势就在于机动性,而汉军的优势则在于阵地战,所以伊稚斜当然要扬长避短,竭尽所能藏匿主力行踪,避免与汉军正面对决;同时,伊稚斜还要充分利用熟悉地形的主场优势,跟汉军玩捉迷藏的游戏,让汉军因战线过长、疲于奔命而陷入进退维谷之境;然后再让以逸待劳的匈奴主力伺机出击,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

伊稚斜的这一战略,决定了汉军在与真正的敌人厮杀之前,必须先与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搏斗。

十万大军深入大漠,最要命的问题就是水源。

眼下,随着汉军越过草原向北面的荒漠节节推进,缺乏饮用水的问题立刻摆在了卫青面前。这时,以校尉一职随军出征的张骞就派上大用场了。据司马迁记载:“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史记·大宛列传》)

凭借张骞出使西域的丰富经验,汉军顺利找到了水草丰茂的地方,不仅保障了饮水需求,连马匹所食用的草料都可以就地取材,无须从后方千里转运。

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找到伊稚斜的主力了。

这方面,汉军中也

有一人具备优势,他就是卫青麾下的前将军赵信。

赵信本身就是匈奴人,而且还是个小王,本名阿胡儿。他之前可能跟匈奴太子於单是同一派系的,於单在权力斗争中落败后,他便跟着於单一起投降了汉朝,被武帝封为翕侯。

由于这样的出身背景,赵信对匈奴的地形和匈奴军队的战术习惯自然再熟悉不过。此次出征,他任职“前将军”,就是作为前锋,担负着搜寻伊稚斜主力的任务。

这场战役,就是从赵信这一路率先打响的,而且打得最为惨烈。

当时,赵信与右将军苏建一道,率三千余名轻骑朝北面疾进,一番搜寻后,终于发现了伊稚斜主力的踪迹。按理说,他们就带了这么一点儿兵力,目的显然只是侦察,一旦完成任务,就应该迅速回撤,朝卫青的主力靠拢,以避免被围歼。

然而,狡猾的伊稚斜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根据史料的有限记载,从事后的战役经过来分析,大致可以断定,伊稚斜很可能是将主力一分为二,自己亲率其中一部,与另一部互为犄角,遥相呼应。这么做的目的,一是迷惑对手,二是充分保持机动性和灵活性,三是保存实力,避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而他亲率的这一部之所以会跟赵信、苏建所部遭遇,与其说是赵信找到了他,不如说是他故意张开一个口袋,就等着赵信往里头钻。

他知

道赵信自以为熟悉他的打法,所以就利用了这一点,给赵信来了个将计就计,瓮中捉鳖。

一场短兵相接的血战就此展开。

赵信和苏建麾下只有三千余名轻骑;而据史料记载,伊稚斜的兵力足有“数万”,相当于汉军的十倍以上。可即便众寡如此悬殊,汉军还是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英勇和顽强。双方整整鏖战了一个昼夜,汉军兵力损失过半,余下的将士尽管精疲力竭、伤痕累累,却仍在坚持战斗。

匈奴人应该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如果要全歼这支汉军,他们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伊稚斜自然选了一个没有代价的方式,派人去劝降赵信。

赵信本就是匈奴人,对他而言,重新叛变回去非但没什么心理障碍,反倒可以跟亲人朋友团聚,何必为汉朝战死呢?于是,他没有过多犹豫,便带着剩下的八百骑投降了。

他这一降,苏建及其残部支撑不住,顷刻间就溃败了。苏建拼死突围,最后只身一人逃回了大营。

就在汉军前锋遭遇伏击的同时,卫青主力也与匈奴另一部展开了激战。这边的情形恰好相反,汉军占据了兵力优势,加之卫青指挥有方,所以大获全胜,斩杀并俘虏了匈奴一万余人。

尽管自己打赢了,但作为主帅,卫青却不得不面对前锋惨败的事实。

赵信叛回匈奴,苏建全军覆没——这样的败绩,足以把卫青刚刚获得的这场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