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功过汉武帝百度 > 从猪倌到御史大夫 大器晚成的公孙弘(第1页)

从猪倌到御史大夫 大器晚成的公孙弘(第1页)

第五章

文臣武将

从“猪倌”到御史大夫:大器晚成的公孙弘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冬,一向善于察言观色、替天子发声的左内史公孙弘,终于得到刘彻重用,被擢升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这一年,公孙弘已经七十五岁了,堪称大器晚成的典型。

公孙弘跟主父偃有两个共同点:一、都是齐地人;二、起点都很低。

公孙弘是齐地菑川薛县(今山东省寿光市南)人,年轻时曾在薛县当狱吏,不知何故犯了法,被开除了公职。他家本来就挺穷,丢了工作后更是没了经济来源。公孙弘也不会做生意,只好去养猪。按司马迁的说法,叫“牧豕海上”(《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海上只能捕鱼,哪能养猪?太史公的意思,估计是说在海边找个荒岛,圈块地盖个猪圈,这猪就养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孙弘的起点甚至比主父偃还低得多。人家主父偃虽然不被主流知识圈认可,好歹从年轻时就是个读书人。可公孙弘却做了很长时间的“猪倌”,一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春秋》。

由此可见,起点低、起步晚,都不是一个人躺平、摆烂的理由。因为人生际遇无常,天知道什么时候就时来运转了呢。

公孙弘后来能够时来运转,得益于他有个比较好的品质——孝顺。

他的亲娘早亡,他孝顺的对象还是后妈——这就尤

其难能可贵了。据说他后妈去世时,公孙弘还严格按照古礼守孝了三年。不过在文景时代,儒家思想还不是主流,所以公孙弘孝顺归孝顺,也没有人因此请他去做官。公孙弘人生中的第一次机会,直到武帝刘彻登基之后才到来。

建元元年,武帝征召贤良文学之士,政治风向开始崇儒。在当地以孝顺知名的公孙弘,这才被推荐到了朝廷,担任博士。这一年,他六十一岁。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在退休回家抱孙子的年龄,公孙弘才刚刚踏上仕途。考虑到古人的平均寿命,公孙弘这把年纪才开始做官,还是个毫无实权的文学侍从官,实在是太晚,说起来都觉得寒碜。假如当时有人跟他说,这辈子他会拜相封侯,估计公孙弘自己都会笑掉大牙。

公孙弘老是老了,可既然做了官,就得替朝廷做事。不久,武帝派他出使匈奴;结果公孙弘回朝复命时,不知道哪句话说错了,惹得武帝龙颜大怒,认为这老头子除了胡子特长,其他别无所长,就把他罢免了。

公孙弘只好收拾铺盖回了老家。可怜他熬到退休年龄才当上个小官,结果没几天就又被打回原籍了。个中辛酸,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元光五年,武帝再次征召贤良,菑川当地官府就又推荐了公孙弘。这时公孙弘已经七十一岁,胡子不但更长了,而且早已花白—

—用古人的说法,这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古稀之年”了。这把年纪还有什么好折腾的呢?于是公孙弘想都没想就婉拒了,说:“我当年奉命入朝,却因无能被罢免。你们还是推荐别人吧。”

天知道菑川是缺少人才还是当地官员对他情有独钟,总之,人家不管他年迈体衰、发白齿摇,硬是要让他入朝。

公孙弘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二度入朝,按规定写了一道策书交差,然后就坐在驿馆等着回家的通知。

本来公孙弘是毫无希望的,因为他的策书写得实在是平平无奇,阅卷官给他评了个下等。按说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历史也不可能记住他这个养猪出身的一介老儒。可上天偏偏就是喜欢制造奇迹,玩一些别开生面的反转剧情。

武帝刘彻可能是怕错过人才,就亲自复阅了一遍策书。当时对策的总共有一百多号人,结果刘彻看完排在末尾的公孙弘的策书后,竟然觉得眼前一亮,然后愣是把他从垫底的位置擢拔为第一。

就这样,阔别十年的公孙弘再度入宫,站到了武帝刘彻面前。

当年那个出使匈奴、办事不力的老头子,如今更老了——可不知为什么,此时的刘彻居然认为公孙弘“状貌甚丽”(《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于是又重新拜他为博士。

太史公所谓的“状貌甚丽”当作何解?

大概只能翻译为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可都七十

一岁的人了,相貌又能好到哪儿去呢?这个问题我们是无解的,只能说“时来天地皆同力”——一个人运气来了,就等于自带了洪荒之力,啥都挡不住。

当时的博士中,有个老儒叫辕固,是公孙弘的同乡,已经九十多岁了,据说学问相当精纯。公孙弘心里嫉妒辕固,表面上却执礼甚恭。老人家一眼就看穿了,便对公孙弘说了这么一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资治通鉴·汉纪十》)

公孙先生,一定要秉持正道进言,不要歪曲道学,媚俗求荣!

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也一语道破了公孙弘性格中虚伪、媚上的一面。

不过在官场上,虚伪和媚上才是“硬通货”,反倒是像辕老先生这种正道而行、直言不讳之人,才是难以立足的。没多久,很多同朝为官的儒者就因嫉妒辕固的才学,纷纷中伤排挤他。旋即,辕固就被武帝以老迈为由罢免了。

公孙弘复出时,正值武帝在大力开拓西南夷,由此引发了不少问题,武帝便命公孙弘前去巡视西南。

在此,我们有必要回溯一下汉帝国开拓西南夷的经过。

汉帝国开拓西南夷的首功之臣,名叫唐蒙,当时仅是一个小小的番阳(今江西省鄱阳县)县令。唐蒙最初的计划,其战略目标是征服南越,只是打算取道西南;后来却无心插柳,演变成了对大西南的开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