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作者槐根一梦 > 第49章 继续上网课(第1页)

第49章 继续上网课(第1页)

“苟子,名况,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早年曾广泛接触各学派的学说,因此我们在学习荀子的思想时会发现他的思想有一定的融合其他学派思想的特征。”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反映出荀子和孟子的伦理观有所不同,他认为人性本恶,所谓的善行善举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教化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人们克服自己天生的私欲,从而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要求。”

"基于这个思想,荀子提出统治者要做到礼法并施,要将儒家推崇的礼制与法家推崇的法治结合起来,利用'仁义'和'王道'来治理国家,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发展。"

赢政听到这里,默默点了点头,他觉得荀子所谓的礼法并施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从当下的时代特征来说,还不太适应。

按照林老师的说法,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在追求能够立竿见影的改革之法,而荀子所提倡的治国之道更适合天下一统的和平时代。

“和孟子一样,荀子也着眼于君民关系的思考,提出了君主是舟,庶人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不可忽视民众的需求。"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赢政听到这句话,忍不住想起了前世秦朝的结局,似乎真的是印证了这句话。

“荀子的思想不仅结合了法家的一些思想主张,同时也有其他学派的思想融合其中,荀子并没有回避天人关系方面的思考,他在《荀子》中指出,天地万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这和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有些类似,但与道家基于此提出无为而治不同,荀子认为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了解天地运行的法则,同时利用这个法则。”

林老师讲到这里,继续总结道:"荀子这种天性有常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同时他的主张吸收了道家和法家思想当中的一些积极的部分,这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更加适应了战国末期的时代需求。"

赢政不得不承认,荀子的思想的确是集百家之长,比起春秋儒学更加适合这个时代,也正因如此,他的徒弟才更加能够从中吸收出最适应时代需求的那部分治国理论吧。

屏幕中,林老师切出了一张表

格,是三位儒学思想家的思想对比,林老师指着空的表格说道:“学习了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我们可以一起来对比一下他们思想的异同之处。”

“首先来看相同点,我们发现,无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施行仁政,还是荀子的礼法并施,都是在强调儒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而在对统治者的要求上,他们都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都是早期民本思想的体现,反应了儒家重视伦理等级的同时也在防止君主暴-政。”

暴-政,看到这个词,赢政想起后世对自己的一些评价,其中就有暴君这个词。

对于这个评价,赢政内心不置可否,无论是暴君还是暴-政,在赢政心中只要是有利于大秦干秋万代的,他背着这个骂名又何妨。

但是他背了这个骂名,秦朝也没有干秋万代,这才是他不能容忍的。

所以这一世自从得知大秦的结局之后,他没有一刻不在思考原因,历史书上罗列的原因太过简洁了,林老师的课堂也显然不会展开说明,即使说明了,那也只是后世人站在后世的角度上产生的看法。

好在一切还有重来的机会,他还能慢慢的去寻找原因,弥补遗憾。

以民为本,或许的确是原因之一。

“而三者思想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关于人性的伦理观上,孔子提出:性相近、□□,并没有说明人性的善恶,而是强调社会环境的影响,孟子和荀子的伦理观都更加明确,却也完全不同,但是三者的落脚点却是相似的,都是由此来强调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要性。”

讲到这里,林老师所展示的课件上的表格也已经填完了:"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而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则将孔子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创新,结合社会的具体需要提出了新的理论,使得儒家学说在战国后期成为各个学派中-->>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