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两京十五日适合初中生看吗 > 第十六章(第2页)

第十六章(第2页)

这里即是著名的南旺闸分水鱼嘴,亦是千里漕河真正的中点所在。

白花花的巨大水流从汶水上游咆哮而下,以极高的速度迎头撞上石堰,崩解粉碎,然后被尖利的鱼嘴劈成两半,分别注入南、北两条渠道。水流激石,涛声訇然,如万军决死冲锋,又顿挫于坚城之下。一攻一守,一动一静,昼夜不停,构成了一幅深涵哲理的玄妙图画。众人站在船舷边上观望片刻,无不为这通天的气势所震慑。

于谦不由得感慨道:“不亲眼所见,委实难以想象当年宋尚书修这鱼嘴,该是何等艰难。”旁边有几个水手都笑:“老爷你不知道,这分水鱼嘴在当地,又叫作万魂狱。”

太子好奇道:“为何叫这名字?”一个老水手压低声音道:“据说啊,当年宋尚书修鱼嘴的时候,屡修屡垮,怎么也修不起来。后来有一位老道说,这里阳气太盛,得拿阴气压着。宋尚书不敢决定,请示天子,天子发下圣旨,派御林军把河堤上干活的劳役杀了一万个,尸骨埋在堤坝之下,索拿万条冤魂镇压。你瞧,那边的金龙四大王庙,就是怕冤魂作祟才修起来……”

“住口!”

于谦横眉怒喝道。“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你们诬蔑永乐天子,要杀头的知道吗?”水手们觉得没趣,一哄散去。他又冲朱瞻基道:“您可不能相信这些荒诞不经的民间传说。什么一万条冤魂,一点常识也没有。当年修河艰辛、屡屡溃堤是有的,要是一口气能死上一万人,山东地界早乱了。”

朱瞻基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本王这点判断力还是有的,不劳先生你提点。”他把视线重新投向鱼嘴,忽然轻轻叹了一口气:“不过民间既然能编出这种故事,可见对皇爷爷的怨气不小啊。朝廷为了修这条漕河,当年委实代价不小。”

“当今天子意欲迁都回金陵,正是圣心仁厚,为了体恤民力。”于谦适时补了一句。

“可父皇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皇爷爷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朱瞻基手扶着船舷,唇间微微送出一句疑问。按说这原本不是个问题,可自从他见了孔十八之后,内心居然出现了动摇。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个疑问的本质,就是要在永乐、洪熙两代天子之间站队。

南迁为减负,北迁为戍边,两者根本无对错之别,只取决于天子想要什么、大明想要什么。

“您刚才说什么?”于谦大声喊道,外面的水声太大了,他一时没听清楚。

朱瞻基摇摇头,决定还是暂时不说了,生怕引出于谦的长篇大论。为了避开纠缠,太子装作不经意地把头转向别处,恰好看到苏荆溪正在不远处。

她凭舷而立,上半身朝外微微探去,颀长的脖颈犹如一只漂亮的白鹄。朱瞻基很好奇苏荆溪到底在看什么,竟然如此入神,随着她的视线向远处找去,才发现她凝视的,是鱼嘴上的那一座金龙四大王庙。

难道她还在担心吴定缘?朱瞻基暗自猜测,可又不敢直接去问。苏荆溪这个女人,温婉细致,谈吐周到,可他始终琢磨不透,仿佛始终有一层纱帘遮挡在前。朱瞻基总有一种感觉,一旦把纱帘扯开,对面的人也就消失不见了。

他没凑过去,就这么怔怔地看了一阵苏荆溪的侧影,突然宣布:“我累了,回去休息一下。”不待其他两个人有什么反应,转身钻进自己的舱室之中。

正如于谦所言,只要一过鱼嘴,行船速度便会提高。因为南旺是会通河的高点,向北走是顺流而下,而且分水之后,北边占了七分,流力十分丰沛。这条进鲜船本身载重不大,船底擦着水皮飞速向前滑去,一气穿过数座湖泊,在傍晚时分抵达了安山湖畔。

安山湖是五个水柜最靠北的一个,幅员不算广阔,但连接大小支流,有一处小小的船舶集散码头。进鲜船最讲究速度,因此会提前在安山湖做一下补给,再到临清那种拥挤的大枢纽,便可以节约时间。

船停好之后,纲首带着几个船工去采购食材。于谦自己在房间里计算着水程,算来算去,觉得五月二十六日午时之前,肯定可以抵达临清,希望张泉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他正琢磨着具体的接头方式,忽然门板响动,苏荆溪走了进来。

“于司直,殿下招呼我们去他房间。”

“什么事?”于谦觉得有点突兀。苏荆溪摇摇头,表示也不清楚。

两人很快来到朱瞻基所住的舱房门口。这是临靠右侧船舷的一个小房间,凭窗便可俯瞰运河水景。舱门虚掩,有铮铮的琴声从门缝传出来。

据纲首说,这是上一次夹带的客人之物。那人川资不够,便把这具响泉琴留下来做了质押,至今未见赎回。太子上船后把这琴借了去,行船途中偶尔会抚上几下。于谦对此乐见其成,这等古雅的爱好,总比斗虫强多了。

于谦一迈进船舱,心里没来由地一沉。他不像白龙挂的老龙头那么懂琴,说不出太子此时弹的是什么。但这旋律一点也不恬淡古雅,反而带着峥嵘肃杀之声,弹琴者的心境一定不太平——太子这是怎么了?

他与苏荆溪进了舱内,太子方才轻轻停手,屋子里还残留着琴弦微微颤动的声音。

“殿下箭伤可有好转?”于谦决定先缓和一下气氛。

“多亏苏大夫妙手,我看再有几日,箭镞便能自己脱落。”太子一边说着,一边活动了一下肩膀,动作比之前灵活多了。

此时已近黄昏,舱内只有一截被辟火套罩着的短烛,光线昏暗不定。于谦注意到朱瞻基的脸色略显古怪,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臣已算定去临清的水程,届时与张侯可在……”

“于司直。”

“……可在临清运河旁的钞关会面,那里是过往船只必……”

“于廷益!”太子的声音又大了几分。于谦这才闭上嘴:“臣在。”

“本王已经决定了,不去临清。”

这句话伴随着一阵长长的呼气而出,可见憋忍了很久。于谦似乎还没听明白,太子又重复了一遍,双手把响泉琴推开。

于谦的下巴猛然一绷,双眉迅速聚敛到了额心:“殿下不去临清,还能去哪里?”

朱瞻基道:“本王仔细研究过水图了,安山湖的东畔有一条府河,可以东入大清河、小清河,现在换乘,还来得及。”

“大、小清河?您跑去那里做什么?”

“走小清河到泺口镇下船,旁边就是济南城。”

于谦顿时蒙住了。济南?虽然从济南亦有通往京城的大路,可跟漕河的速度没法比,舍近求远,这是苏大夫给太子吃错药了吗?他用诧异的眼神看向苏荆溪,后者只是轻轻摇了一下头,表示也不知道。

既然已经说到了这份上,朱瞻基索性不再遮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