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家祭无忘告乃翁中乃的意思 > 090(第2页)

090(第2页)

他走出去,刚好遇到谭振兴他们大大咧咧的走来,经过路上探讨,他们确认书是谭盛礼的,怎么从惠明村流落到梁州却是不知,谭振兴激动地挥了挥手里的书,“父亲,你看我们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谭家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书,谭振兴成亲前也有,成亲后决定放弃科举,学父亲的做法把书给卖了,后来重新读书,他和谭振学他们共用的,偶尔会想起自己读的书去哪儿了,里边有自己的批注,还有自己胡乱写的牢骚话,有机会重新看到自己的书,他会很开心,他觉得谭盛礼也是这般,他走过去,翻着书页划了遍,邀功道,“父亲,我们把你的书找回来了。”

封皮旧得看不清颜色,谭盛礼没有认出来,直至扫到书里边的批注,他才整个人像定住似的,脸色怔然,“哪儿来的?”

“人送的,说物归原主。”看他表情,谭振兴知道父亲是怀念的,就像他怀念自己卖掉的书,不仅仅是书,那承载着自己儿时的回忆,他认真看过了,内容晦涩难懂,好在有批注,读起来不难,和谭盛礼平时讲课提到的古籍内容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他问谭盛礼,“父亲,这是本古籍吗?”

谭盛礼捏紧拳头,随即又慢慢松开,如此反复,手心浸出了细密的汗,他低低道,“谁给你的?”

谭振兴如实说了赠书经过,以证自己没有占对方任何便宜,在谭振兴看来,那人脑子不太灵光,那天被他糊弄几句死活要塞钱给他,买书这事也多半被人骗了,谭家老祖宗的书出京前就被卖完了罢,哪儿会沦落到梁州来。不怪谭振兴不信,他也算见过世面的人,越繁华的城物价越高,京城寸土寸金,老祖宗作为天子帝师,书籍在京里最是能卖得起价的,到了梁州,就算是好书,梁州能拿得出高价的人也没多少,没准人家看你急着用钱故意压价。

他想谭家人再笨,也不会笨到拖着书跑到梁州来卖。

谭盛礼掏出手帕,擦干手心的汗,接过书,面色略显凝重,谭振兴站在旁边,看他缓慢地翻开书页,他细心解释,“太久远了,拿来垫过桌脚,被鼠蚁啃过,又泡了水,字迹看不清楚了。”多珍贵的书啊,落到不懂珍惜的人手里竟这般模样,谭振兴叹气。

走廊上没人,屋里传来细碎的说话声,谭振兴瞄了眼,看陆举人有客,识趣的收回视线,“父亲,咱们回屋说吧。”

谭盛礼托着书,脚步很轻,回屋坐下后就不说话,在那慢慢翻着书,他仿佛还看得清上面的字,极为专注,再愚钝谭振兴也察觉他情绪不对劲,偷偷给谭振学和谭生隐使眼色,提醒他们动作轻点,别打扰谭盛礼。

这么坐就坐了整日,直到天黑,掌柜的送来烛火,谭盛礼才阖上书,他双手轻轻抚摸着凹凸不平的封皮,沉沉的叹了口气,没有说半个字,任谁都看得出他心情很低落,比任何时候都低落,哪怕谭佩玉被休,谭振业坐监他都不曾露出这种惆怅难过悲伤的情绪来。

谭振兴觉得自己做错了,这书给谭盛礼带来的回忆很不好,他不该拿回来的。

他跟着沮丧起来。

>>

这时,外边有人端着托盘进屋,谭振兴瞟了眼,是不认识的妇人,他没有多想,感激的上前接过饭菜,心想还是掌柜想得周到,知道谭盛礼没吃晚饭,哪晓得妇人不肯把托盘给他,执拗的端去桌边,低头轻声说,“听说你没吃晚饭,我让人备了饭菜,你吃点罢。”

这语调,谭振兴听着怎么怪别扭呢,他记得汪氏同他说话就是这副语气,他看向妇人,皮肤白,眉眼精致,脸上擦了脂粉,衣服也是上等面料做的,他皱皱眉,没有多想,倒是谭佩珠走了过去,行礼道,“多谢夫人了,父亲身体不适,需饮食清淡些。”

梁州饮食以麻辣为主,孙婉娘备的是梁州特色菜,谭佩珠朝谭振兴摆手,声音怯懦道,“大哥,去给父亲端碗清淡的面条来吧。”

谭振兴:“”父亲不挑食,不重口欲,将就着饭菜吃了便是,何须再花钱买面,但因是谭佩珠吩咐的,他不敢反驳,应了声,转身就出去买面了,留下孙婉娘略有些尴尬的站在那,看着五官温柔的谭佩珠,只觉得她清楚自己心里想什么,孙婉娘脸颊绯红,丢下句是我想得不周就走了。

到门口时,听到谭盛礼叫她,孙婉娘欣喜若狂的回眸。

烛火照耀下,谭盛礼面庞英俊温和,完全不显年纪,孙婉娘心花怒放,却听他说,“谭某话已经说得明白,还望夫人谅解。”

孙婉娘脸色一白,落荒而逃。

谭佩珠看了眼桌上的书,她道,“父亲,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我们全家人好好的,过好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佩珠说得有理,为父只是想起诸多往事,感触良多,你心思敏锐,想必知道那是何人,我这把年纪,唯愿你几个哥哥能撑起谭家,你和佩玉过得好足矣,若有更多精力,再为天下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这辈子也不算白走这遭了。”

谭佩珠垂眸,浓密的睫毛盖住眼底情绪,小声道,“父亲能做到的。”

翌日离城,天不亮就有人拿着书来,多是来送还书的,有的人手里的书是家里祖父曾祖父买的,说是帝师的书,留着做传家之宝,也有辗转买来的,是不是帝师的书他们也不知,不管怎样,既然和谭家有关,他们就没必要占着不还,因为他们知道,像谭盛礼这般高尚的人,把书还给他,他能造福更多人。

经过谭盛礼讲学,城里读书人已经明白怎么提升自己的功课了,集广思而解其惑,遇到不懂的问题,开门见山的找其他人请教,互相帮助互相提携,肯定会有进步,而不是闭门造车,被嫉妒蒙眼,担心旁人超过了自己而对懂的问题闭口不谈,读书人做学问,首先要端正态度,科举考试输给优秀的人没什么好丢脸的。

如果目光短浅局促于院试乡试,他日进京遇到其他州城更博学的读书人,照样会输得一败涂地,与其到时候被其他州城的人碾压,不如好好钻研书籍,踏踏实实充盈自己,这样他日赴京赶考,就不会被文风鼎盛的江南书生挤兑得抬不起头来。

敌人永远不是周围的读书人,而是自己,唯有不断进步,任何时候都不会担心旁人比自己优秀。

这是他们从谭盛礼身上学到的,豁达的人,不惧任何。

书都是谭盛礼熟悉的,他直言,“书是你们花钱买的,谭某怎好夺人所好,这书你们买了便是你们的了。”

他让谭振兴把手里的书也还回去,凡事有因果,子孙不争气贱卖了他的书,他没资格不给分文就拿回来,他拱手,“诸位好好留着罢。”

尽管这样,还是有读书人偷偷把书放进了马车,书籍他们已誊抄备了份,还给谭盛礼没有任何损失,而且他们真心景仰其为人,想成为谭盛礼那样的人,走到哪儿,都能为读书人端正态度,指明方向,读书不为名利,只为做个顶天立地于天下人有益的人。

假如所有读书人都能做到谭盛礼那般,受百姓敬重,得百姓爱戴而争相学习,世间会美好许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