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繁花尘埃 > 第26章 海福迷恋燕子(第1页)

第26章 海福迷恋燕子(第1页)

转眼春暖花又开,这天上午,海福跟着祖母去菜地里。柳氏弯腰在地里割菜,他在地头摘野花,兴奋地来回蹦跳。一只燕子倏忽飞来,落在了他跟前,朝他鸣叫了几声。望着突然降临的燕子,他愣了一会儿神,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双手,等他扑向前去时,燕子展翅飞了起来,在他头顶上来回盘旋,似不舍离去。

当柳氏直起腰的时候,看见了这一幕情形:自己的小孙子,仰着头张开双手,两眼愣愣地望着,在头顶飞旋的燕子。当柳氏走近他身边时,燕子已经飞远,可是他还张着手,两眼不眨地望着飞去的燕子。他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指着飞远的燕子,问身边的祖母说:“好婆:是啥鸟啊?”柳氏回答说:“是燕子。”他点了点头,对祖母说:“原来是燕子啊,燕子认得我,燕子刚刚喊我名字。”柳氏闻言很惊讶,见他一脸的认真,心里顿时暗暗称奇。

这一日,黄纪元收到银生的来信,说林瑛分娩了,生下一个女孩,母女都平安,女儿取名叫海霞。老夫妻俩听信上所言,知道生了个女孩,遂了林瑛的心愿,终于放下心来。黄纪元这天心情很好,晚饭后出门,去福泉家里记工分,福泉告诉他一个消息,说关了好几年的蒋墩茶馆开张了,城里的说书先生也下来了,这几日正在说长篇《武松》。黄纪元是个评书迷,听说之后,不免心里痒痒,回家对妻子一说,柳氏见他兴趣浓烈,劝他干脆去听一回书。

蒋墩村在黄棣村南面,村头有一座小山包似的土墩,在黄家门前抬头便能望见。蒋墩村因那土墩而得名,相传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当初从齐国投奔到吴国,吴王阖闾在此筑坛拜其为将。坛下还有演练军阵的大小校场,孙武在坛上操演阵法,还留下了“演阵斩姬”的传说。

蒋墩村比一般村子要富裕,原因是那儿香山帮匠人比较多,村民不全靠种田吃饭。一部分手艺好的匠人,现在都被城里的建筑单位接收,变成了工人身份。这儿在百多年前已形成小镇规模,村中央有一条几十米长的,用当地的金山石铺就的一条小街,小街两旁有好多店铺。如今石街犹在,店铺却少了许多,而且大多是供销社开的。

第二日早上,黄纪元把海福驮在背上,祖孙二人来到蒋墩村的街上,先来到一个卖吃食的小店。黄纪元掏出三分钱,对店主说:“卖根油炸桧。”店主认得黄纪元,笑着问:“纪元伯怕,几年朆看见哉,阿是来听书?”黄纪元笑眯眯点了下头,店主把一根出锅不久的油条递给他。

吃食店隔壁,是个三开间门面的茶馆,里面已坐了不少老人,黄纪元进去后,择张桌子坐下,掏出五分钱放在桌上。茶馆老板娘笑盈盈上前,收起钱放进围裙袋里,给他沏上一壶茶。黄纪元一边喝茶,一边舒心地望着身旁的孙子,看着他把一根油条吃完。这当儿,身着长衫的说书先生登台了,嘈杂的茶馆立刻静了下来。

台上的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台下的茶客聚精会神,唯有海福在凳上坐不住。这家茶馆的房梁上有只燕子窠,两只燕子不时从他头顶上飞进飞出。他仰起头来,时而在凳上站起,时而挥舞起双手,全神贯注那燕子窠,还有飞进飞出的燕子。茶馆老板娘提着把长嘴铜铫,到桌前来续水,见他如此痴迷燕子,笑着对黄纪元说:“小倌欢喜燕子入迷哉,小倌将来灵格。”

海福昨日刚认识了燕子,今日又见到了燕子窠,觉得格外亲切,灵魂似突然开窍一般。在回家的时候,他一路上问个不休,黄纪元不厌其烦地告诉孙子,说燕子每年春天飞来,衔泥筑巢孵育小燕子,等秋后再飞去。

祖孙二人回到家后,海福抬头往房梁上搜寻,金生前几年修补的燕子窠还在,他指着那只燕子窠,问祖父说:“伲屋里也有燕子窠,为啥弗见燕子呢?”黄纪元被他这一问,一时无言以答。他见祖父回答不上,竟然哇哇哭了,嘴里直嚷:“我要燕子……”

柳氏闻声从里屋出来,把他抱在膝上,问他何故要哭?黄纪元把孙子在茶馆里,见到了燕子和燕子窠,然后着迷的事说了。柳氏听见这一说,记起昨日在菜地里,他说的“燕子认得我”那句话,暗想这真是奇事,莫非孙子和燕子有缘?可是一想起那年燕子离家的事,心里又暗暗叫苦。

老夫妻俩哄了好一会,终于哄住了孙子。海福从此念念不忘燕子,黄纪元只得每隔几日,领他去一回茶馆。柳氏也多了一件心事,每日在菩萨前许愿,祈求来年燕子重回黄家。

小狗和玉凤回来了。小狗到家后,先来干娘家里,柳氏问他事情办妥了没有?他连连点头,也没有多余的话。柳氏发觉几日不见,他脾气变了许多,问他有什么心事?谁知他掉起了眼泪,柳氏再三问他缘故,他才开口说:“干娘啊,到仔玉凤老家,我是想哭也哭弗出来。原来只晓得自己苦,想弗到天下世界,还有人比我苦。”他说玉凤老家缺粮不说,有的人家竟然一家几口,没有一条像样的裤子,大白天里,全家人只能蜷缩在一床烂棉絮里。

小狗说了所见所闻后,掏出五元钱要还给黄纪元,说自己给玉凤兄嫂留了十元钱,来回路上化了十五元钱。柳氏劝他先别还钱,把留下的钱交给玉凤,去捉几只小鸡、小鸭来喂养。柳氏又说:“小狗啊,倷去趟玉凤老家也值得,晓得啥叫苦日脚。倷要珍惜啊,往后要像像样样做人家。”小狗连连点头,道别后回家去。柳氏望着他的背影说:“小狗懂道理哉,将来有出头日脚。”

来村里行乞的外乡人仍然很多,这一日傍晚,有个妇人携一小女孩来村里,那妇人不知为何,后来坐在桥堍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啼哭,一时间围拢了不少人。那妇人年龄三十岁模样,身边的小女孩有四、五岁。妇人哭诉说,自己是从江北过来的,家里的公婆和男人,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她拖着女儿出来讨饭,已经有个把月,眼下大人和小孩实在走不动了。她哀求大家说,谁能收留她母女?只求填饱肚子,有个栖身之处,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众人都同情那妇人,更可怜那个小女孩。有个村姑说:“癩皮贵兴日日想女人,让俚成个家,倒也蛮合适。”此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立刻有人去报信。

癞皮贵兴在村里也是个名人,他年过三十好几,一直没有娶到女人,一是他的皮肤让人怕,二是他穷得叮当响。据村里老人讲,他祖上曾有许多田产,从他爷爷那辈起开始衰败,到了他父亲那辈彻底败光了,都是赌钱输掉的。癞皮贵兴的娘,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后来再没回来过。

土改那年,癞皮贵兴分得了一亩三分地,但是他和自己死去的父亲一样,也是好吃懒做的货,差点把分得的田给卖了,是徐才根和村干部知道后,把买卖双方唤到村公所,狠狠训斥了一顿,交易才没成功。

互助组、合作社那回,没人愿意吸纳他。公社成立后,想不到他时来运转,因为村子边的太湖堤岸,需要一个日夜守堤的人。他光棍一个,而且厌恶干农活,让他去再合适不过。于是在堤岸边上,生产大队用土墼垒了间房,叫他搬过去守堤,不需要参加劳动,工分照记,口粮照分。从此他住在堤上,还养了条狗,每天与那条狗为伴。

这两年来,癞皮贵兴的日子过得比别人滋润,有时来村里闲逛,嘴里叼着烟卷,身后跟着一条大黄狗。他还有一只手电筒,两头用绳拴着,大白天也斜挎在腰间。这气派似二十年后,城里的新贵手持大哥大,招摇过市一般。他的日子如何会好过的?有人道破了谜,原来全亏他养的那条狗。那畜牲的鼻子很灵,在夏日里,湖里的甲鱼半夜爬上堤坡,刨开土来下蛋,那狗嗅到了后,会把甲鱼逮住,叼到主人跟前。癞皮贵兴把甲鱼拿到镇上去卖,一个夏天可以挣好多钱。

尽管癞皮贵兴的日子好过了,可还是没有女人愿意嫁他,妇女和小孩都躲避他,生怕传染皮肤病。有些妇女会偷偷去堤上,剪些芦花回家扎扫帚,割点芦杆、柴草,回家当柴烧。堤上的每根草都属于集体财产,都在赖皮贵兴的监管范围内,一旦被他抓住了,少不得要向他求饶。他于是趁机在人家身上摸几把,然后才肯放行。妇女们后来都怕了他,从此都不敢去堤上割柴草。

报信人来到堤上,找到癞皮贵兴住的土屋,向他说了这么一件事。他果然一听便动心,谢过报信人后,随报信人兴冲冲来到桥堍边,见了那妇人和小女孩,先问了几句话,然后告诉那妇人,自己单身一人,在太湖边守堤,问妇人是否嫌鄙他?愿不愿跟他一起过?那妇人见癞皮贵兴肯收留自己,也顾不上嫌鄙什么,如同捞到救命稻草一般,只顾连连点头。

癞皮贵兴也没二话,把那妇人搀扶起,又抱起了小女孩,连身旁那条大黄狗,也欢快地摇着尾巴,在新主人跟前不停地撒欢。癞皮贵兴抱着孩子,带着那妇人往太湖堤而去,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众人都说这是蛮像样的一家三口。

癞皮贵兴从此和这对母女,过起了一家人的日子。这件事在村里又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癞皮贵兴做了件积德事,也有人说他想女人想疯了,拣到篮里便当菜。福珍那天跑到黄家,把这事当作笑话对柳氏讲了。柳氏倒为癞皮贵兴高兴,她说:“一只团子搭块糕。贵兴迭把年纪,应当成家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