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繁花尘埃 > 第1章 引子(第1页)

第1章 引子(第1页)

姑苏城西门外,距离太湖不远处有座山峰,当地人称之玄梦山。此山形似一睡枕,相传九天玄女娘娘曾在此憩息,当年玄女娘娘一觉醒来,起身时遗落下一只玉枕。此玉枕沐天地之精华,此后日长夜大,历经不知多少年,竟化为一座山峰,玄梦山由此得名。

时值公元一九五八年,春分已过,清明将至。

话说这一日,玄梦山上慈济寺的方丈海深和尚,大清早与徒弟走出山门。师徒俩下山后,一路化缘一路遭人白眼。你道为何?只因一般化缘和尚,大抵手托一钵,化一顿斋饭而已。而这师徒俩却是募百家米的,各人肩上搭一条褡裢,欲上这家求一升,去那家求半升。殊不知现今粮米金贵,连种田人也短粮,人人自顾不暇之时,谁有闲心施舍?听得和尚又来村里讨米,便家家掩了门。

世态炎凉,佛也无奈。要说慈济寺从前也曾香火鼎盛,山下还有百多亩庙产。土改时那些田都分给了翻身农民,寺里少了平时的田租收入,再加上香火日衰,不出几年功夫,寺院逐渐破败。

众僧禁不住有一顿没一顿,有落脚去处的僧人,先后下山回俗去了。现今除了方丈海深和尚,寺里还剩下三个僧人,其中二个一旦离开寺院,便无栖身之地,且又年迈多病,已下不了山。另一个是此时海深和尚跟前的徒弟,他是寺里年纪最轻的,众人皆呼他三和尚。

三和尚倒是有落脚去处的,他的家就在寺院山脚下,不仅父母俱在,而且还有二个哥哥,而他却偏偏不肯回家。他跪在海深和尚面前发过誓:“恩师在寺一日,我便守着恩师一日。恩师哪一日升天了,我自会下山去。”三和尚对海深和尚如此孝心,其中也是有缘由的。

原来三和尚生于一户苦人家,自小体弱多病,父母视他为累赘。他五岁那年一病不起,连着昏睡几日,粒米未进。父母见他气如游丝,只当已赴黄泉路,于是一领破席裹了,把他抱上山去,想趁落日之前埋了。

谁知海深和尚那日正好步出寺院,看见一对夫妻哭哭啼啼,一边正在刨坑,欲掩埋破席里裹着的小孩。海深和尚心生怜悯,想上前去超度一番,当他俯身掀开破席时,手正好触到孩子的鼻孔,觉察到孩子尚有一丝微弱气息,于是连呼罪孽,张开双臂阻拦刨坑。

那对夫妻见海深和尚阻拦,于是哭着向他解释:“大和尚慈悲,我们心领了。只是孩子已上黄泉路,再无回头,早个时辰与晚个时辰都一样。”海深和尚见这对夫妻如此愚钝,知道一时劝不回头,于是说:“我佛慈悲!且让我救一救这孩子,倘若真无回天之力,便知会你们来埋了。”话毕不由分说,抱起孩子急步往寺里去。

海深和尚把孩子抱进自己的禅房,亲自熬了一剂汤药,撬开孩子的牙关,把汤药小心灌进去。寺里僧人也来相帮,还有僧人在殿内诵经拜佛,祈求菩萨保佑这孩子。

众僧熬了整整一夜,那孩子竟然吐出一口气,睁开眼珠子回魂了。寺里僧人个个称奇,海深和尚这时松了口气,吩咐手下僧人,每天轮流守护孩子,喂汤喂药小心侍候。

那孩子在寺里将息了月半,渐渐面色红润,同其他孩童一样能跑会跳,海深和尚于是让人去告知他父母。那对夫妇来到寺里,谢过海深和尚的救命之恩,然后把孩子领下了山。

谁知才过了七天,那孩子偷偷来到了寺里,厮混在僧人中间,赶也赶不走。海深和尚生怕他父母担心,连夜派人下山去告诉他父母,让他们来把孩子领回家。

等那对夫妻进寺后,孩子却躲进了海深和尚的禅房里,百般不肯随自己父母回家。海深和尚见这般情形,不由叹道:“善哉!此童与我寺有缘。只是年纪尚幼,还出不得家,这叫如何是好?”

那对夫妻见自己孩子不肯回家,又听海深和尚这般说话,于是回老和尚的话:“孩儿的命是大和尚给的,如果他真的与佛有缘,那也是大好事,悉听大和尚安排便是。”海深和尚沉吟半晌,说道:“也罢,让他暂且留下,哪日想着回家了,再送他下山。”

孩子就这样留在了寺院里,他再也不想回家。等到他渐渐长大了,海深和尚亲自教他识字习文,又教他诵经做功课。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三,僧人都呼他三和尚,连香客也这般唤他。等到正式剃度那天,海深和尚说:“你自幼就有法号,不再另起了,就这样叫下去吧。”这就是三和尚的身世,也是方圆几百里,众人传了二十多年的故事。

三和尚搀扶着自己的恩师,连走了几个村子,一粒米未曾募得。心想世上人心难测,来寺里求佛时,恨不得抱住佛脚不放,今日寺里方丈亲自下山化缘,却个个装聋作哑,人人视而不见。他心里忿忿不平,不由口出怨言。

海深和尚头一回下山募米,一路上察言观色,已知世间几分冷暖,听徒弟口出怨言,连忙喝住他,谆谆告诫说:“你切莫心生埋怨,更不能口出诳语。如今百姓也有难,你我前去化缘,是给百姓难上添难。出家人万万不可势利,再说世间万物总有个缘,由不得你想什么就得什么。”三和尚听恩师教训,细想全是道理,于是连忙缄口,不敢再有埋怨。

师徒二人口干舌燥又兼饥肠辘辘,这当儿来到了一个村子。师徒俩走上一座石桥,海深和尚在桥上稍稍歇息,扶着桥栏向村子眺望。

但见桥下这条河,引太湖之水环绕整个村子,村子里约莫百来户人家,房舍大多倚河而建。抬眼望去尽是粉墙黛瓦,高低不一的马头墙,每家门户的大门外,还安一扇闼门,是传统的吴地民居样貌,虽然大多已斑斑驳驳,粉墙剥落处青砖裸露,还有几户已成颓势。此时午饭时分将至,家家烟囱炊烟袅袅,整个村落十分安静。

海深和尚在桥上伫足片刻,然后问自己徒弟说:“这是什么地方?”三和尚连忙举手指点,说道:“这儿是黄棣村,南面是蒋墩村,朝北一直走,便是光福镇。”

海深和尚听闻后微微点头,这时候有一对燕子飞来,落在了桥栏上,与海深和尚只隔尺把远,朝他啾啾鸣叫不休。海深和尚听见燕子啾鸣声,随即双手合十,只见他微闭双目,嘴里也轻声喃语,似与燕子对言状。三和尚在旁暗暗称奇,只知道老和尚佛学精深,想不到他还通鸟语。

俄顷,燕子扑楞双翅,飞向一处宅院,双双穿过一扇闼门,飞进一户人家。海深和尚睁开双目,指着那处宅院问徒弟:“可认得这户人家?”三和尚回答道:“认得。这户是黄姓人家,女主人柳氏以前常来寺里敬香,恩师见了一定面熟。”

海深和尚点头说:“领我去这家化缘。”三和尚连忙说:“最好别去打扰。”海深和尚问:“为何?”三和尚回答说:“弟子前些日子去黄家,已求得好几升米,今日再去,岂无颜面?”

海深和尚微微一笑,说道:“老僧今日出寺,并非全为募粮米。菩萨昨夜指示老僧,我有一善缘未了。此地情形与我昨夜梦境无异,想必善缘就在眼前。”三和尚忙问:“恩师莫非还想收弟子?”海深和尚呵斥道:“休得诳语,前面领路便是。”

三和尚连忙住口,上前小心扶住恩师。师徒俩人走下桥后,三和尚在前面引路,手里敲击木鱼,口念阿弥陀佛,来到了黄姓人家门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