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17章 糜竺(第2页)

第17章 糜竺(第2页)

糜竺微微的抬眼看了一下张溪,继续说道,“如今主公客居荆襄,本就囊中羞涩,却还要为刘荆州操心防务,北据曹操,南防黄祖难呐!”

张溪更加尴尬了。你说这个,谁懂啊!

糜竺心里也微微不满。我都说的那么明显了,你还不懂?!

这时候你不是应该直接跳出来为主上分忧,主动贡献出豆腐秘方么?!

虽然秘方我已经提前从主公哪里知道了,但主公让我找伱聊,可不就是为了让你主动一点,省的将来落下心结么?!

哪怕你现在跟我提条件都行啊装傻充愣算咋回事?!

糜竺心里不满,对张溪的感官了下降了不少,脸色微微变化,直言说道,“元长近日可曾听闻,有襄阳世家来新野,一者贩来一些豆菽,二者,想向主公求取这豆腐秘方?!”

这事儿啊张溪当然听说过啊。

“溪听说过此事。”张溪点点头,笑着说道,“只是觉得有些好笑!”

“哦?!”糜竺奇怪的看了一眼张溪,问道,“有何可笑之处?!”

张溪一撇嘴,说道,“当世大儒郑玄做《淮南子》注解时,曾明确提到过这豆腐乃前汉淮南王所做,以豆浆引石膏尔。这些襄阳世家的人都不读书的么?!”

这下糜竺更讶异了,直接脱口而出,问道,“元长还看过郑司农的大作?!”

真不怪糜竺大惊小怪。

郑玄是公认的当世大儒,注解了当世几乎所有的儒学经典,开创了自己的学派,世人称为“郑学”。

大家都欣赏崇拜郑玄,可真正看过郑玄著作的人,却并不多,而且也都是当世大儒才有资格拜读的。

毕竟这年头知识的传播效率太低了,又没有活字印刷术,大家能看到的,基本都是郑玄的手刻的原本竹简,而这么珍贵的文献,郑家也不会允许外人抄录。

五年前郑玄去世后,郑玄的注解文章就只有郑家内部的人才有资格查阅,外人想看都没有机会了。

所以糜竺才会惊讶,毕竟五年前张溪才十六岁,他哪里能读到郑玄注解的《淮南子》?!

张溪微微有点心虚,他哪儿读过郑玄的著作,完全是后世知道郑玄的大名,偶尔在网上看到过那么一两句话,一知半解而已。

赶紧的低头,心虚的说道,“溪只是听人说起过只言片语,并无福分拜读郑司农大作!”

这才符合常理嘛,估计是听家族长辈说起过吧糜竺微微的点点头。

“既是郑司农大作提及之物,想来此法赠与那荆州世家,也是无妨碍?!”糜竺想了想,看着张溪,再次“和蔼”的问道。

张溪不太理解这事儿你问我干啥,应该问淮南王啊,他是作者,享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权。

再一个。

“豆腐制法并不繁杂,不过是磨浆,煮沸,引石膏,压制去水而已即使不告知荆襄世家,只需见过一次,自然就会了!”张溪无奈的说道。

做豆腐,真没啥技术含量,最大的技术要点是加石膏或者盐卤,这东西还被人直接开源了哪有什么技术难点啊。

张溪不能理解,荆州的那帮土鳖世家居然会为了这么个东西上门来求刘使君?!

可糜竺却不这么看。

豆腐是否珍贵,这东西得分人,看什么时候。

将来大家都懂怎么做了,自然不珍贵了,可现在这个阶段,在那些不知道豆腐做法的荆襄世家眼里时,这个秘方确实很珍贵。

而且糜竺更满意张溪现在的表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