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皇明天子 > 第七十二章 封舟赐书(第2页)

第七十二章 封舟赐书(第2页)

“成祖一朝短短二十载,营建北京、五征蒙古、收复交趾、稳定辽东,建州三卫定鼎辽东两百载,哪一项不是靡费万千?那时刚刚经历靖难,仅仅靠农税,怎么支撑的起如此耗费?”

“而且永乐年间并没有听说成祖皇帝缺钱缺粮,浩瀚的舰队和海运,往返于月港、上海浦、

天津卫,没有出现任何财政上的危机,京师皇庄遍地,按照大夫们的说法,皇庄都是亏钱,那成祖皇帝岂不是亏死?成祖皇帝,倒是富得流油,南直隶还养着一大群光吃不干的大夫。”

“那时打一次仗,成祖皇帝就弄三万辆大楯车随行,朕现在连一千辆都费劲,别说楯车,直到现在蓟门火药局的银两都是徐老师父在拆借。紫禁城里,就十多万两银子,还是诈贿得来的。”

朱由检越说越气,其实朝臣们反对大明皇家舰队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皇家舰队控制了一条堪比盛唐时路上丝绸之路的海上丝绸之路,垄断了海上贸易,而这种垄断,属于大明皇室的独家垄断,代表着皇家的私人利益。

但是陆上丝绸之路,因为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打的热火朝天,根本无法运营。自宋时,就因为偏居一偶,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了发财的好去处。

但是海上丝绸之路,被皇家舰队给霸占了。

皇权和臣权在这片土地上,斗了多少年?

而皇帝与士大夫阶层存在着天然的隔阂,士大夫体系断无可能容忍,本就军权、政权于一身的大明皇帝,在财政上也如此快速膨胀,必然会百般阻挠。

当然仁宗、宣宗皇帝肯定不是傻子,不管是从国防安全还是财政上去考虑,都不应该把自己断自己一臂才对。

但是当时的情况,郑和所率领的舰队,的确开始变得入不敷出,变成了士大夫们批评的万国来贺的面子工程,因此停止了海事活动。

永乐二年、永乐五年、宣德初年、宣德四年、宣德八年,大明的皇帝数次下诏,下令禁民间海船。

如: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豁番货,违者依律治罪;执迷不俊,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br>

郑和也遵照了皇帝的要求,在从西洋返至新加坡海峡附近的旧港时,就剿灭了拒不归顺的陈祖义等海商势力。

但是皇帝与士大夫角力,皇帝必胜,但是与百姓角力,终究是皇帝要输。

自明太祖起,数十年的海禁活动,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其实难以有效管控民间私人集团的出

海贸易。

虽然明太祖海禁政策执行了数十年,但东南外海,已经形成了成规模的华人为主的海盗贸易集团,这些集团与东南士族、富商形成灰色地下渠道,运转良好,利润极为丰厚。

皇家舰队无法竞争与私人集团,皇家舰队,迫切需要改制的时刻,朝中皇帝更换频繁,大明这艘巨擘也需要调整明成祖以来的战略方向,皇家舰队变得可有可无。

时至今日,皇家舰队,仅剩一艘封舟。

而这艘没有名字的封舟,孤零零的停靠在津口,长约二十丈,宽约六丈,深约一丈四尺,分二十三舱,前后竖五掩大桅,近海航行,由天津巡抚杜三策掌管,已经数年未曾启用。

“三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乡民不得食,寡民不得衣,就算取得珍宝又有何益?旧档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张嫣轻笑着说道。

朱由检当然知道这句话,不是张嫣的本意,她只是在引用。

引用当时毁掉郑和七下西洋航海图、船舶图纸等典籍档案时,刘大夏说的一句话。

扣门天子朱祁镇死后,大明朝的皇帝终于想起了当年的成祖皇帝的壮举,意图再现皇家舰队的荣耀,就去问管理档案的刘大夏要图纸,刘大夏将档案悉数焚毁,对着黄衣使者说了这句:乡民不得食,寡民不得衣,下西洋弄什么珍宝?

其实就和后世公知们说的那套,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连午饭的问题都没解决,花那么多钱,搞嫦娥奔月,又有何意义?

彼时此时,异曲同工之妙。

张嫣忽然想到了什么,拿起了方巾将手擦拭干净,站起身来,在正殿一侧的书架上,翻了半天,才找到了一本积了灰尘的书,拿在手上,翻动了半天说道:“万历四十五年,张燮写的《东西洋考》卷七,饷税考那一章。”

“大明的士大夫也不都是蝇营狗苟,皇叔请看,这是张燮的总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