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 第121章 虿虫一日同风起(第1页)

第121章 虿虫一日同风起(第1页)

第121章虿虫一日同风起

虽然这年头牛顿还没生出来,也不牵扯棺材板压不压得住,但起码的物理规律,该遵守还是得遵守的。

至少在现实世界观,生物想要克服地心引力,飞上天空,不提什么体内储存氢气之类的邪道方法,起码得有个翅膀-别管是膜翼,羽翼还是肉翼,总之得是个宽而扁平,能制造升力的结构。

而想要长出翅膀,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昆虫的方法,一种是其他所有能自主进行动力飞行的生物的方法。

之所以把昆虫长翅膀的方法单独列出,是因为,没人知道那两对翅膀是怎么长出来的

有说法称,是昆虫幼虫在水中游泳时,将长出的外鳃结构伸出水面,当作风帆推动身躯前进,久而久之,演化成了原始的翅膀。

也有说法称,是早期的树栖昆虫用身体侧面延伸出的甲片从高处向低处滑翔,久而久之,演化出了主动飞行的能力。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昆虫的翅膀,是凭空长出来的,没有牺牲任何原有的身体结构,或者说仅仅是利用过了一下退化的残余。

对此林易表示,学不来,还是后世其他那些脊椎动物演化翅膀的方式更适合现在的他一点。

脊椎动物里,也有学习昆虫,想要白嫖翅膀的,从二叠纪的空尾蜥,到林易后世时代的飞蜥,鼯鼠等,来来回回折腾了两亿多年。

但由于别的奇奇怪怪部位没有肌肉附着,折腾么这么久,它们也没进化出主动动力飞行的能力,只能被动的无动力滑翔。

唯有一类名为长鳞龙的物种,可能利用背部形状特殊的七对发达羽状鳞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动力飞行,但即使有自主飞行能力,估计也不怎么样,没能长久。

正确的打开方式则是,“献祭”一对附肢,将其演化为翅膀,利用附肢上原有的肌肉系统推动翅膀扇动,带动身躯飞上天空。

虽然最初的脊椎动物依然没多开窍,例如三叠纪的沙洛维龙,献祭了一对后肢,硬生生把自己演化成了无尾三角翼+鸭式布局的模样,但事实证明,扑翼飞行玩这种布局纯属找死

而后来,翼龙,鸟类,蝙蝠,脊椎动物中真正实现了动力飞行的三大族群,都是“献祭”了一对前肢,将前肢演化为翅膀。

不过,对林易来说,前肢还是后肢,并不重要,原因很简单,板足鲎类的附肢,都生在头胸部下方,位置上来看,都算前肢。

而具体是哪条腿,那就更无所谓了,反正有了来自大附肢类幽鹤虫增节发育的相关基因序列,林易想把品级个体搓成多足亚门的物种都行,不差那两条腿。

稍加思索,林易打算“献祭”两对附肢,像昆虫那样演化出两对翅膀,以更好的推动身躯飞行。

主体的模版,由于工虿是自刺尾鲎亚目的短翅鲎基因模板改进而来,各方面结构来说并不适合作为飞行品级的基因模板来源。

因此林易打算使用一种在志留纪新发现并提取基因序列的板足鲎类,整个板足鲎亚纲的模式种-桨足广翅鲎,作为全新模板的基因序列来源。

某种意义上,在水中游动与在空中飞行有些共同点,都需要流线型的外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